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NO544:地理教学,路在何方

(2017-03-22 21:14:01)
分类: 教师专业成长

NO544:地理教学,路在何方

 有一种素养,在被唤醒中成长。

新课标和考试说明以及最近几年的结业考试题,都在做着同样的一种工作,就是唤醒地理教学中的那种能力和素养。

不仅是唤醒学生的,作为一名教师更是首先被唤醒。

一、地理教学十年前后,两个不一样的我

作为有过十几年地理教学经验的教师,放下了地理教学几年以后,重新执教结业班地理复习课和初一初二的地理课,始终有些不适应。

看看那些地理试卷上的问题,说变了似乎基本内容没有多大变化,说没有多大变化显然是不对的。

在按照原来的思路找到一个重点地区或者国家,识记一些地理事物和有代表性的地理规律地理问题已经完全难以应付眼下的地理考试了。

这些固定的地理知识规律问题,不仅学生记忆起来是死记硬背,就是背过了意义也不大,因为考试题根本不会给你出原题。

记得年轻时教语文曾经遇到一个类似现象,一个教学成绩非常好的教师,最大的特色就是让学生熟背课本上重点段落的阅读分析理解。考试的时候,试卷上的题就是课本重点文段的阅读分析,结果这位老师的成绩遥遥领先。

那个时候,我不喜欢照本宣科的让学生背诵,也没有能力让学生死心塌地的背,结果我的成绩就是没法和这位老师比。

不管转眼间,语文阅读理解题不再考书上内容,于是我的善于让学生找阅读理解中的规律便占了优势。时间一长,我的语文教学就展示出了优势,就是注重找规律胜于死记硬背具体文段阅读理解答案。

最终,我也没有得到语文教学的真正精髓,我改教了地理。

“把每个地理读图理解分析题,当成一个例题来做,找出一般的解题思路和规范答题流程,让学生遇到类似的不同问题,能够知道从几个方面入手怎样进行逐步深入的分析。”我这样要求学生,也在努力践行着这个教学方法。

十几年前教地理的那个我变得越来越陌生了,现在的我在走着我时刻要摸着石头过河的新路子。这个新路子,无疑有利于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而且更容易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二、唤醒师生内心学习潜能和实践能力

新的地理试题,激发着我思路的变化,模仿优秀同事的课堂教学,我在逐步完成这地理教育教学理念目标和方式方法的新旧转化。

用同学们喜闻乐见的推理唤醒相关空间地理事物的识记和理解。我这样评价我的地理课堂,比如画出西经20°和赤道,说出四个相对位置的大洲位置。这是用一种地理元素对类外地理元素的唤醒,这种推测中让学生对于怵头的地理空间思维产生兴趣,在一点点的蚕食中变得不再那么难以接近。

看到学生课堂上的兴趣,我发现武断地说学生不愿意动脑筋是错误的,学生不喜欢的是让自己不感兴趣的过于老套简单或者难度大的动脑筋问题。这种能找到自己自信和成功,并能顺便巩固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的问题他们还是非常欢迎的。

再一种唤醒,是对于焦点热点中的问题,顺便联系那里的地理问题,进而顺藤摸瓜,有了一种地理现象到地理问题的探究和解决。这是利用学生对焦点热点问题的关注,唤醒对于那些枯燥的地理知识点的识记和理解。如在台湾召开经济会议,是个热点和焦点问题,顺便转到台湾的地震火山灾害上,让学生分析这种自然灾害发生的原因。这是一种爱屋及乌的正向推移,这是教师或者出题老师的高明之处。

最后一种唤醒,就是利用学生对于生活和生存发展的关注,唤醒学生的地理空间思维和人地和谐理念。如帮着重工业老区在资源枯竭的情况下相处生存和发展的思路,如到青藏地区旅游需要准备的物品和原因以及深入探究。

以前的地理教学考试,没有这种曲径通幽,只是简单的死记硬背,导致地理教学中师生教学倦怠。现在看似不需要识记了,实际上无形中提升了师生灵活能力,对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和服务生活生产实际有了更大的价值和意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