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NO539:魔幻姊妹花

(2017-03-20 09:16:17)
分类: 教师专业成长

NO539:魔幻姊妹花

我这样写,就是因为我突然觉得自己有了一种幻觉。

五班六班,一个在东一个在西,中间隔着一个上下楼梯通道。

不注意看班牌的我,要去五班,常去推六班的门。

或许这是老年痴呆的前兆,我没有太在意。

可是,一个学生幻化成两个人的模样。刚才这个学生在六班,我关注了她几分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接下来到五班上课时,她又换了个座位坐在那里,对于上节课我对她的关注全然没有注意。

一、你,究竟是谁?

那个上课低着头的女孩,让我觉得不可思议。地理课堂学习,是要在看图中注意观察分析,然后获得地理知识技能和渗透一种地理核心素养情怀的。

她低着头,我没有怪她。

可能因为我的课实在让她觉得难受,懒得抬眼看吧。或许,我照搬了孙老师的课,学得有些死板,让学生觉得没有生机活力而已。

实在忍不住了,就这样说:“有的同学听课有特异功能,就是能用头顶去看黑板上的图和内容。”同学们听了乐,有些好低头的同学,也注意抬一下头。

可是,这个女孩立场没有变,依然低着头。我想,她抬起头来听课的时候,就是我的教育教学水平大长进的时候。我期待着自己,期待着她抬头的时候。

考试时,我又看到了这个女孩。注意到她,是因为她在历史考试时明显准备了小抄,我站在讲台上一目了然。

我没有公开揭露她作弊,而是用一番暗示性的话语终止了她即将发生的作弊行为,也给有同样倾向的同学敲醒了悬崖勒马的警钟。

事后,我发现与这个女孩长得一摸一样的班里一共有两个。

以前遇到这种情况,学校一般要把他们两个分在不同的班级里。因为课堂上,老师实在分不清他们谁是谁。

班主任告诉我,就是孩子的母亲也常常弄错。坚持双胞胎在一个班里,是做母亲提出的要求。学校看到母亲的良苦用心和艰难,就答应了。

考场上没有注意看学生的姓名,考试结束后,我很难判定那个希望“作弊”的学生是其中的哪一个了。

考试后,当一对姊妹花看到自己的成绩时,却做了一个OK的手势并露出了笑脸。那种精气神无异于我在春季运动会上跑了倒数第一,比倒数第二名落后了整整三圈(600米,全程1500米)时的英雄气概。

说实在的,地理能考到个位数够难为她们的。因为一些选择题一不小心,虽然不会也可能选对,一个什么也不会的同学可能考到十分以上。我还是喜欢她们的表现,不是“笑比哭好”嘛!只要她们能喜欢上地理学习,一切都是可以被理解和祝福的。

就像是长跑比赛中的我,有N个人参加比赛,那么我一定是第N名。这种情况下,我除了保持微笑和骄傲之外,显然任何其他的表情都没有多大意义。

学习的意义是学习过程本身,并不是学习成绩和考试结果。每个人的天赋不同,心态不同,努力的方式方法不同,学习结果就是多姿多彩的。

之后,我很少见到这对姊妹花用头顶听讲的情况。

事后,我从班主任那里弄来了学生的照片,注意识记每个的具体情况。这对姊妹花,姐姐叫秀,只是比妹妹妍下嘴唇左下方多了一个并不显眼的痣。这个痣,在远处是看不出来,除非走近了,到了学生座位跟前才能看得到。

二、她是谁?是她吗?

谁?是谁?

我知道五班六班有对姊妹花,姐姐叫怡比较活泼,妹妹叫敏不是那么爱说话。姐姐在六班,妹妹在五班。

怡上课时,与同位说话,我看了她几眼,不是很起作用。

接下来,到五班上课,我看到敏坐在那里,没事人一样。

我一时没有回过神来,那时我还不知道班里有两对姊妹花的事情。我还以为自己修习禅定走火入魔了,真的看到了梦幻泡影一般的东西。整堂课,我有点小忐忑。

下课了,我到了班主任们所在的办公室,禁不住说出了匪夷所思的感受。

六班的班主任宋老师向我解释了这一切,解开了我心中的谜团。

当时宋老师告诉我,怡和敏难以分辨,只是怡脸部左侧太阳穴附近有个痣而敏没有。怡比敏活泼,是姐姐。

初三是准结业班,紧张的学习任务,让每个学生和老师都要循规蹈矩,学生的活泼与不活泼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几乎无法看出来。

好在,我知道六班的就是怡,五班的就是敏。只是课下,我就是怡敏不分了。走廊里,两个班的同学常常互相借书看,我实在弄不清楚从身边擦肩而过的是敏还是怡。

我是下步走着上下班的,上午往学校赶的路上,总是遇到一个小姑娘骑着自行车在半路上超越我,总不忘回头说声:“老师好!”

我看那个小姑娘活泼开朗的样子,推测是怡。

有一次,我遇到推着自行车走的怡,问:“那个骑车上学的就是你吧?你叫怡。”

小姑娘乐了:“妹妹也是骑车上学。”于是,我分不清与我打招呼的到底是哪一个。

也许作为一名教师,真的没有必要这么清楚的分清自己的学生,用一种悲悯充满激情幽默的心态对待每个学生就好了。

周末的下午,我与妻子去附近的山上运动,去的时候在路边遇到了敏和怡。两个人一辆自行车,大概骑车的是怡,坐在后面车座上的是敏。怡先与我挥手打招呼,接下来我想那个不打招呼的就是敏了。没想到坐在后座上的也同样挥手与我打招呼,说实在的我真的不能确定谁是怡谁是敏。

这次月考,怡和敏的成绩都提升了一个档次。这个时候,是教师最容易宽容学生最容易懈怠的时候了,下次的进步变得更加艰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