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530:且行且思中的地理教学
(2017-03-14 10:54:50)分类: 教师专业成长 |
NO530:且行且思中的地理教学
前行的路上,我也有憔悴和疲惫。真的想歇歇了,找一处可以坐一坐的地方,暂时停止眼前的跋涉。
我知道地球不是离了我不转,但我知道我再不注意休息,我的身体机器会坏得不可收拾。不要熬夜,不要太早在凌晨三四点钟就起床,中午的时候也该好好休息。
春天,是个生长的季节不错。但是生长离不开大地营养的供给,离不开根茎叶阳光雨露密切的配合。
我想歇歇,是因为我的身心也需要有个和谐。
中国的四大区域的农业发展,都要与季节和谐,但是都要与当地的环境和谐。季节是四大区域的共性,每个区域的环境各有各的不同。
君子和而不同,在各个地区的农业发展如此,每个人的成长道路上也是如此。
一、歇歇,是休息也是前行中的思考
静下心来,想想我究竟要做什么?我能做什么?社会和他人需要我做什么?想明白了再做不迟,勤奋努力很重要缺一不可,但是方向和选择同样重要。
歇歇的时候,不是让自己的心思也停下来。
照样的想,想自己可以在如今的情况下给予学习团队的那些帮助。
直观形象的,循循善诱的,由易到难的,因势利导的,扬长避短的,总之在疲惫的同时,也有更多对于前行细节和状态调整的思考。
年轻时的前行,大多凭着一腔的热情和那用不完的蛮力。不太讲究方法和策略,最终达到目的就万事大吉。
这是一个注重节约资源或者能源的时代,这是一个更加注重环保的时代,作为一个教师更要注重对于体力脑力精力的合理利用和保护,这不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吗?
我姑且把这种努力,当成是一种对自身生物技术高科技的研发吧。
每个人的生物钟和禀赋习惯文化水平都各有各的不同,也就是各有各的优势和弊端,努力的扬长避短,就是一个人进步成长的开始,也是每个人自身成长中的“因地制宜”。
二、 聊聊地理上的“天地人”
“地”,指的是陆地海洋等;“天”指的是天气气候;“人”指的是居民人口人种聚落和宗教文化。
特殊纬线穿过的大洲,如北极圈穿过亚洲欧洲北美洲,赤道穿过亚洲大洋洲南美洲和非洲,北回归线穿过亚洲大洋洲南美洲非洲,南回归线穿过大洋洲南美洲非洲,南极圈穿过南极洲。
各个大洲的分界线,亚欧分界线默写,亚非分界线,南北美洲分界线,非洲和欧洲之间的海峡,南极洲和南美洲之间的海峡,马六甲海峡的位置。
六大板块,内部相对稳定,交界处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智利等南美洲西部的国家多火山地震,是位于美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之间;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虽然位于亚洲,但是属于印度洋板块;澳大利亚大陆属于大洋洲,但是属于印度洋板块。
以上问题,能够看着地图说出来。说出两大火山地震带的名称,能说出红海在扩张,地中海在缩小,并分析其中的原因等。
天,看一下书上的天气符号,如多云和阴天的区别,一天当中一种天气转到另外一种天气怎么表示,注意霜冻和雾雷雨沙尘暴等符号。注意区分天气气候的特点,一个变化无常,一个相对比较恒定,天气如同一个人的情绪比较变化莫测,气候如同一个人的爱情相对比较恒定。会看一天当中气温变化曲线图,说出一天当中气温最高值和最低值出现的大致时间;会看年气温变化曲线图,说出一年当中气温最高值和最低值出现的月份。会看世界年降水分布图,说出其分布规律。会看某地区年降水量柱状图,说出其降水特点,是全年湿润还是夏季多雨,还是全年多雨全年少雨还是冬季多雨(湿润)
注意,一般月降水量100毫米以上为多雨,50毫米左右为湿润,20毫米以下为少雨。
影响气候(或者说气温降水)的三个要素要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即正确分析纬度因素、海陆位置、地形因素等对于气温和降水的影响。
注意,南北半球季节相反,南北半球气温最高月正好相对。如一月一般是北半球陆地气温最高的月份,也是南半球气温最高的月份。
看书,完成复习。人口、人种、聚落宗教。
人口:与人口有关的有人口自然增长曲线,会看人口增长缓慢的时间段和形成原因,同样会分析人口增长快的时间段以及原因。会计算人口自然增长率,知道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大洲和最低的大洲。知道人口稠密地区分布特点以及形成原因,同样知道人口稀疏地区的形成原因。能看出说出三大人种的主要分布,主要记住白种人分布如欧洲北美洲大洋洲西亚北非,黄种人分布主要在亚洲东部和北美洲北部南美洲西北部,能看图表述,黑种人主要分布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以及美国印度澳大利亚等一些国家。
记住主要宗教的分布,基督教信徒最多,欧洲美洲大洋洲,伊斯兰教主要分布在西亚北非和亚洲的东南部和非洲的东部,佛教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和东南部。
人口在增长要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
白种人鼻孔长体毛多且卷曲,是适应纬度较高气候较为寒冷的环境,同样黑种人体毛较少皮肤黝黑,与生长主要环境光照强气温高有关系。
聚落的分布,与地形气候资源交通等有关系。
西亚的民居墙厚窗小是为了防晒保温防风;因纽特人的冰屋,也是墙厚,也是保温。两者不同,前者是为了热空气入内;后者,是为了防止冷空气入内。
看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分布,说明之间的经济交往,可以参照香港地区与内陆的交往等。明确南北对话和南南合作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