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518:听实习生课,看自己得失
(2017-03-07 08:29:55)分类: 教师专业成长 |
NO518:听实习生课,看自己得失
孙老师董老师(实习大学生)我,我们三个一起上课。孙老师,是我与董老师共同学习模仿的老师。同时,董老师也向我学习,听我的课,帮我上课。我也向董老师学到了很多,如一些更专业的知识更深度的思维和表述。
昨天,听了董老师的两节课。有些感触,像是看到了曾经的自己。我很累,处理试卷和讲题的任务,就请董老师帮忙。
一、调动学生学习是一种更重要的备课
同样是讲题,教师与学生的表述不同,就是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状况,学生起来表述,只要阐述自己的思路和答案即可。
教师,要关注学生学习中的状况。董老师做得较好,如日月潭的潭字,董老师特别强调:“有些同学,在写三点水时,注意不要写成连笔字。如果写成连笔字,因为字迹模糊,就会被判为错别字。”
董老师注意重复问题不讲,同时注意对试卷内容的开发——如选择题中,一个选项正确,其他选项有问题,就把有问题的选项中的问题找出来,并进行订正。
董老师讲课的另外一个优点,就是专业性比较强。她讲到一个问题时,不像我把答案说的太死,而是教给学生思路。
我则是因为要告诉非常明确的答案,即可以让学生背过的答案。我这样讲的好处,有利于学生很好记住这个问题,但不太利于学生的思路引导。我需要努力开发的,就是让学生死记硬背的同时,让学生学会找规律。董老师,则需要考虑,怎样让学生把这个知识点落实到位,即能说得出来,或者写出来,因为结业考试就这样考察学生。
其次是课堂教学管理的问题,让学生感觉到老师在关注自己,教师真的在关注每个学生。这种关注,或者因为学生不受教师的影响管理教育而无奈,但是这种关注不是没有。而且这种关注必须朝向有效,即教师要做出最大的努力。可能这种最大努力下无效,但是这是教师努力的有意义的朝向。
有些顽皮的学生,会做出种种让教师管理无效而无奈的事情。这个时候,教师千万不要上当,面对人生工作和生活,教师只是一个平凡的人,注定有很多事情是自己无能为力的,不要把自己当成上帝,即使是在自己的课堂上。不是对学生不负责任,而是要智慧善于把握时机的负责任。徒劳的事情,再去努力,就是又一次教育的失误。
最高的教育境界是无形的,不管是一个高明的教师和一个初出茅庐的教师,有些教育靠的是自己的身体力行。你要想做得最好,那就在同学们面前展示最好的自己。
二、有时直观形象很重要
董老师,讲到了骑楼和雅丹地貌(魔鬼城)。我在听课的时候,看到董老师对这两个问题感兴趣,在两个教学班中都提出来了。
(一)关于骑楼
因为没有图片,学生听起来难懂。在我的印象中,就是类似高架屋的,因为知道学生会心灵神会,所以我一般不讲。
董老师一提,学生比较感兴趣,就开始给学生讲:商人们的商业会所,一层比较宽大,上层靠里。在我想象中,是一种阶梯式的奇特的建筑,推翻了我高架屋的印象。
我上网查了以后,觉得自己理解的高架屋的印象差不多。所以董老师的介绍很好,但是不适合这种复习课。
当然董老师建议同学们上网去查,但是初三的学生,家长是不允许上网的,因为怕耽误学生学习。另外学生没有那么多的时间,毕竟有三门升学考试科目,另外还有六门考试科目在努力需要学习和复习。
这个问题,反映了董老师对于学生知识结构体系不了解。董老师熟悉的是更加系统的地理课程结构体系本身,但是有点不熟悉每个学生心中的地理知识结构体系——这个同学的年龄认知结构规律(不是完全不熟悉,而是有点陌生)。
同样有点不熟悉的,是学生现在的课堂和家庭学习生活状态。这也是我不熟悉的,我听孙老师的课,也是从另一个角度去反观学生的这种生存和成长状态。
(二) 关于丹霞地貌(魔鬼城之类的)
魔鬼城一词一出,一定激发学生的兴趣。这样做,有利于刺激那些恹恹欲睡的学生的兴趣。
如果有图片,与骑楼一样,这个问题很好解决。没有图片,这个问题变得很难理解。
另外,作为雅丹地貌,之所以从课本中将这种提法删除,就是为了避免一些生僻概念带来的思维混乱,毕竟学生的理解和接受能力有限。
如果要讲,就讲西北地区西部,地表以荒漠为主,缺乏植被保护,地表被风侵蚀厉害,形成了一些独特的地貌。
同样受到狂风影响的东南沿海地区,因为植被覆盖好,地表植被以森林为主,所以纵然台风会对建筑车辆行人船只造成危害,不会形成什么雅丹地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