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N0515:关于“禁”“忌”“戒”

(2017-03-05 19:47:56)
分类: 教师专业成长

N0515:关于“禁”“忌”“戒”

接受佛文化的戒律,本身就是为了更好的接受一种优秀文化的熏染,在生活工作学习各个方面做最好的自己。

其实,不管是受戒前还是受戒后,自己都在学习佛文化的一些书籍,并尽可能好的领会践行。在漫长的中国历史中,从唐代开始,就有很多受戒的官员和百姓。

一、 饮食上的持戒

戒者有五:戒杀盗淫妄酒。

其实,这个比较接近我的生活习惯。如,我是一个早已经戒酒的人。

世俗法律道德涉及的杀盗淫妄,我也不沾边。

当然,作为一个受佛文化熏染的人,这五戒中有着更为精妙的内涵。

一个比较现实的问题,就是饮食中的腥荤酒肉。

小时候,有记忆的时间段内从几岁到十几岁,我都是不吃肉的。不知道什么原因,吃了肉就有一种要呕吐的感觉。即使逢年过节难得一见的肉水饺,也是只吃饺子皮。

前年一次,单位食堂包了韭菜肉蒸包。自己饿得不得了,又懒得出去另外买别的食物,就吃了。结果,当天下午,肚子一个劲的闹腾,到了第二天还是不得消停。

前几天,也是同样的原因,吃了单位食堂的炸虾。当时感觉不错,滋味美美的。下午晚饭后,肚子胀痛得额头上直冒冷汗。

作为我自身的情况,不言而喻,我对于腥荤等,是应该而且必须作为自己的禁忌食物的。

一个学佛的人,首先要有足够的理智。“不知道自己吃几碗干饭”,还奢谈自己学佛,那只是让真正的学佛人贻笑大方了!也让那些不学佛的人,对学佛产生误解。

二、持戒看表象,更看内心历练

我也是孔子文化的信徒,常常想到他的“食不厌精脍不厌细”,想到他的倡导饮酒而不过量。

我对于身边那些喜欢美食的人并不反感,而且有时带有一种欣赏的意味。

我也真正将饮食作为一种文化,像孔子那样精心对待食材的选择烹饪调配制作等等。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一丝一缕恒念物力维艰”,懂得珍惜,孔子文化和佛文化没有悖逆的地方。

孔子“食不求饱,居不求安”“饮酒不过”,当是一个很好的持戒者了。从佛文化的角度,他应该没有犯戒(五戒)。

不仅如此,他的“饭疏食,饮水,必斋如也。”已经达到了一般持戒者无法达到的境界。

打个比方:一个冬泳的人,没有遭受寒气的侵袭,一个身体免疫力弱的人少穿了一件衣服已经受到风寒的侵袭了。戒者,有效的警惕并保护者也。

读过《史记》的人会看到李广和周亚夫治军不同,周亚夫军队休息时戒备森严,李广军队休息时则是看似很散漫甚至没有常规的戒备。但是两位将军的军营,敌人都不敢偷袭也无法偷袭。

有些戒备是有形的,有些戒备是无形的。有时无形的戒备,比有形的戒备更加高了一个层次。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