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NO512:教学观摩研讨进行时

(2017-03-03 09:07:11)
分类: 教师专业成长

NO512:教学观摩研讨进行时

地点:柳泉中学。一个新建的高大上的学校,在这个学校报告厅里,数百人参与听评课活动,当然还有接下来的专家讲座。

我看到了讲课老师的努力,关注到了听课教师的专注,欣赏了评课老师的精彩发言,聆听了专家夏侯泼老师的精彩点评,学习了学术领导市教研室谭老师的引领。

我多么渴望变成一只小鸟,鸣叫舞动在这个白鸟朝凤的时刻。

凤,不是某个人,不是某堂课,不是每个思路和理念,而是将优秀的课堂、成长中的师生、优秀的传统和现代教育理念和无所不在的教育融为一体的所在。

一、听而“不评”的我

听一节课容易,学习授课老师的好的做法,结合自己的实际对自己的课堂和教育理念进行提升,这是每个老师的必修课。

说容易,是因为入门容易。只要有所收获,这节课就不白听。这样的听课,上学期,我听了六十节,写满了三、四本听课记录。

在听课过程中,我也无数次在心中进行了评课。

评价这节课,站在一定的角度层面上,运用心理学教育学课堂教育教学艺术的方法。我知道这不是评课的全部,评课还要用一颗道心,一颗大音希声、大道无形、大爱无疆的悲悯情怀和生命中不可或缺的激情幽默。

如果听评课,仅仅局限在知识技能方式方法上面,那么是停留在器的层面上。这种听评课,可以做得非常精致,可以让各方面从中受益,但是给授课者和听课者带来了不小的桎梏,因为教育毕竟是生命在场的。不管是心猿意马的生命和如如不动的生命,都无法安然接受这种桎梏。

一个优秀的授课者,不是局限于器的层面上的。上学期,我经常观摩孙老师课堂教学,几乎是每课(新鲜内容的课)必听。她在四个平行班上课,纵然进度一样,但是具体授课内容形式方法等都是不仅相同的。

纵然我是一个认真的学习者,我努力记录下课堂上师生之间发生一切值得我学习的地方,但是我知道有些内容我是永远无法记录下来的。即使我扛着一台如何先进的录像机,邀请一一位或者几位优秀的摄像师的帮助,也是无法完成这个工作的。

因为一些东西,是先进的录像和录音设备所无法捕捉的。

这无法捕捉的,就是授课教师丰富充溢活泼的心灵世界。我只能让自己的心灵安静下来,用一种心灵与心灵对接的特有的方式去感知。

当自己的心智觉悟文化,还没有达到某个层面时,很难道出收获中的种种。有些可以意会不可以言传的东西,让自己在听课以后,愈发产生学习经典文化的冲动。

知至学之难易则能善喻,能善喻则能为师。

这至学之难易,一定包括一些知识技能文化艺术层面上的基本东西,但绝不是仅仅如此,更要有更高层面的人文理念精神信仰的融入。

我不敢参与评课,首先就是怕我的鄙陋耽误各位老师和专家的时间。

上帝让人们拥有一张嘴和两只耳朵,就是为了让我们少说多听。

静心的聆听,让我收获更多!

二、 你难道没有什么问题吗

先后有二十多位教师,站起来对于公开课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我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每个教师主动起来发言的时候,专家夏侯泼老师显得非常激动,几乎是一路小跑着拿着那个麦克风给站起来发言的老师。

这是数百人参加的地市级专业研讨会,能够主动站起来发言,不仅需要学识涵养更需要勇气!

我还发现另外一个有趣的问题:主持这次会议的专家夏侯泼老师,十几次向发言者提出一个共同的问题:“你难道没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这句话,夏侯老师是询问发言老师的,我却觉得似乎在问我。

“什么问题呢?什么问题呢?什么问题呢?”我在脑海中迅速的搜索着,希望看到我心中的问题所在。

在听课和上课过程中,乃至在无数个独处的日子里,心中对于教育教学有着无数个问题。这些问题之多,不亚于“十万个为什么?”。之所以不提出来,是怕别人说自己幼稚。一个喜欢提问题的人,一般是懵懂中的小孩子。

自己大了,而且做了教师了,还提出那么多幼稚的问题,不是显得自己没有长大吗?

想到这里,我不禁打了一个寒颤——“我长大了吗?我真的长大了吗?我真的摆脱了身心中的巨婴症了吗?”我实在没有自信回答,我真的长大了。我只是老老实实告诉学生,告诉我身边的每个人,我在与大家一起成长。

前几年前,本地一位九十多岁的老太太的七十多岁的儿子去世了。老太太悲伤中,常常唠叨:“你看看,我就没把他拉巴(培养)大!”

听了老太太的话,人们当成笑话品味。

我却从中感受到些沉重的意思。老太太的为人父母的精神可嘉,如果这个时候做儿女的永远把自己当成一个没有长大的依赖父母或者他人社会的孩子,这是一种多么大的悲剧啊!

在修行之路上,父母和他人可以是你成长路上的贵人,他们可以为自己提供一些成长和发展的平台,但是起决定作用的还是自身一丝一毫的努力。善善恶恶,纤毫受之,父母子女不能代劳。

注意聆听,是一种善于学习的表现,无可非议。在真正需要研讨的时候,提出一些有意义的问题与大家分享,更是一种较高层面上的有意义的学习!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