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490:分享诵读的梦想即将成为现实
(2017-02-16 17:19:30)分类: 教师专业成长 |
NO490:分享诵读的梦想即将成为现实
在2007年,听了陶老师的报告后,我曾经梦想自己也有那么一个讲台,有许多的听众一起分享我诵读经典的幸福。
诵读中有着太多的孤单和寂寥,每个文段的认识理解和自主解读,都是一种艰难的跋涉,但是我很享受这个过程。
这个过程中,我感到自己不是行尸走肉,感到生活学习和工作被赋予了一种新的意义和希望。
一、独行与团队行走
在诵读中,我不吝啬用文字把自己粗浅的感悟和心得写下来,也非常乐意与同事亲朋好友分享自己的感悟。
每次分享中,我都感到学习的进步,同时也感到学习收获的鄙陋,这样促使我继续自己的读写之旅。
同时,我还是非常高兴用习得的文化改变自己的言行情绪念头,改善自己的工作学习和生活。虽然这种改变微乎其微,但是我坚持着。
这种坚持,是一种生命的坚守。
大概是2008年吧,我写出了自己的这种幸福——《守候文字的幸福》。投寄出去,文章发表在《山东教育》上,我得到了很大的激励。
那个时候,自己做读书札记,或抄写或者写些感悟,这样的笔记本大概积攒了三四十本。每每抚摸这些本子,我就似乎抚摸自己的一段心路历程,重新感受自己心灵登攀的感触。在这些文字面前,我被自己的努力感动,也感动于自己的自私愚昧和怯懦。前者,让我充满自信,后者让我感到没有退路,有一种箭在弦上的感觉。
就这样,成了一种习惯。我的思想情绪言行,就在一些文字中遨游。在这里,我在寻找着自己灵魂的家园和努力前行的方向。当然,很长时间,这里也成了我的一个世外桃源,让我在里面自成一统。
这也是一种自闭症,不过是自闭在经典文字的读写中。
这种自闭的感觉很好,也很无奈,直到2015年王维审老师“你敢挑战吗?”唤醒了我,于是我加入了一个教育叙事的团队——叙事者,这个时候的读写似乎与我的现实工作生活更缩短了距离。
我们把彼此当成前行路上的风景,看着走着交流着鼓励着,前行的路上不再孤单更添了一些智慧力量和勇气!
二、分享,让诵读走向卓越
在这样的一个团队中,我感到自卑也赢得自信。
自卑,是团队中的成员太优秀,让我仰视也达不到他们的高度。自信,是我常常得到大家的鼓励,我看到每个人都不是完人,都经历过一个化蛹成蝶的过程。
坚持前行中,我学会了学习优秀的别人做优秀的自己。
很多时候,我自己与自己比,前进了就给自己点个赞,不太注重与别人的比较,要比照就是学习一些别人身上可以学习来的优点,如对于诵读的坚持,对于叙事教育的一些具体内容方法和理念的确立。
写着的时候,在文字中不免有些卖弄,那些读过的经典总是不自觉的在文字中跳将出来展示一下自己。这个里面有自信,也有浮躁。
我就决定找机会,在叙事者面前展示一下自己的所学。
当这件事情确定下来以后,我似乎不知道该展示什么了。就像是一个小孩子,在那里玩耍,挺高兴的。有人说,你说说为什么高兴,说不上来。又有人说,把你的快乐分享给大家,这个小孩子也愿意,但是分享快乐是一门艺术,没有自己玩耍的快乐那么简单。
我现在就像极了那个小孩子,我在分享我诵读经典的体验感悟时,就充满了这种纠结。
这个时候,我想到当年的陶继新老师在台上演讲也一定不轻松吧。
欣赏别人的分享,是一种享受,让别人分享自己的努力则是一种卓越,我具备这个条件了吗?
就要分享自己诵读经典的感悟收获了,我还在这里乱七八糟的想,是不是有些不靠谱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