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440:有两位老师的建议想到的
(2017-01-06 12:21:02)分类: 教师专业成长 |
NO440:有两位老师的建议想到的
徐老师代表叙事者让我写个《论语别裁》引读的稿子,我非常激动,兴之所至,写了两三千字。
徐老师告诉我,这样会让大家失去阅读的兴趣的。
是啊,我现在就是常常对着一桌子菜肴没有胃口,喜欢白菜炖豆腐一样可口便于消化的一两个菜。
接下来,想到《论语别裁》引领的事情,请张成双老师提建议。他说,要变成一种常态,一天写一点,自己不累,别人看着或者听着也不累。
《论语》或者《论语别裁》内容涉及面广,我正在发愁,张老师的话给了我启示。人家于丹、王立群、南怀瑾等老师谈《论语》都是一次又一次的讲座。咱一个小时,能说些啥?有啥可说?想让别人知道写啥?可别难为了自己也哭了听众和读者。
实际上,关于《论语》和《论语别裁》的东西,相关的知识视频,网络上都能找到很多。我要引领的就是属于自己的,有自己独到感受的那一点。
张成双老师,在交谈中说道:“就像桃花源一样,落英缤纷,让人产生对于一个美好事物源头的探望的愿望。见有光,让人们得到光明和温暖,人与万物一样,不需要炽热的光,但是是喜欢光明的。不管是晴空丽日的光明,还是晚上那柔柔的月光。才通人,就是不要四门大开,就像是诸葛亮站在城楼上,司马懿的大军反而掉头就走不敢进去了。只有人们努力了,争取来的才珍惜。”
于是,我想了我的《论语别裁》引读的方式,也可两条腿走路,就是坚持每日一解读。还是按照老套路,两周以后提出核心问题,最后的通过视频集中解决讨论问题共谈学习收获。
由此,我也想到了自己的上课。也是常常希望学生更多的掌握知识,有些学生反而厌学或者疲惫了。你不去引领,自觉学习的积极性不大。
其实,引领也是一种艺术。
引领与教育教学非常相似,必须是关注听众或者读者的状态的,“或是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
在引领的过程中,真正做到“道而弗牵,强而弗抑”
我想到了“禁于未发之谓预,当其可之谓时”。
怎么在生活学习工作中更好的落实呢?
不是仅仅解读经典了事的,而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一个适合自己的全息信息系统,并对这个系统进行定期维护和提升。
前一段时间,听一个长寿健康快乐老人讲自己的秘诀,其实也不是复杂的事情,都可以操作。但是这位老人讲,别人拿去用可能不管用,因为这个方法是他不断观察总结自己的实际情况,结合自己的养生知识制定出来的,别人拿去用可能不符合自己的实际。
希望每个人树立正确的养生理念,学会善待自己!
其实引读也罢,教学也罢,都蕴含着同样的道理。你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