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425:为了教育梦想,还等什么
(2016-12-27 22:00:30)分类: 教师专业成长 |
NO425:为了教育梦想,还等什么
——读黛博拉《奇迹学校》有感
一、像黛博拉那样直面人生的意义
里尔克的诗句,上百遍的萦绕在黛博拉心中:“没有人能够给你出主意,也没有人能够帮助你。只有一个唯一的办法。请你走向内心,探索那令你写作(笔者认为这里的‘写作’可以理解为一切的言行)的缘由,在自身内挖掘一个深刻的答复。”
犹太法导师的话语,让她茅塞顿开:“人生就是为他人服务。除了这个,人生还有什么其他意义呢?”
看了《奇迹学校》,我开始利用诵读经典中的感悟,逐渐剔除自己情绪念头和言行中的杂质污垢,发现自己对他人社会有意义的点点滴滴。结合着每天叙事者一文,把这种感悟定格并不断完善提升。
不管是在家里、学校里,还是其他任何场合,我觉得自己在发生着悄悄的变化。各种不良情绪少了,说消极话少了,给自己和家人同事学生鼓劲的话语多了。自己的博客中,也少了自哀自怨,更多了不遗余力的进取和点点滴滴的努力。
魏书生老师说:孔子老子释迦牟尼耶稣,都是一些多元文化教育工作者,他们不用国家投资却提升了民众的幸福。我想,王维审老师发起叙事者活动也如这些古今中外的圣贤们一样,在没有政府投资的情况下,让更多教师提升了自己的职业幸福感。
二、使命感,现实中的勇于担当
先是在一家《养育》出版公司工作,她工作的目的就是为了给父母们开发新产品以帮助他们养育健康的孩子,因此她非常兴奋地投入工作中。
可是她的使命般的教育愿景与公司盈利目的是相互矛盾的,半年的工作中她自己一点也不开心。本着对公司和自己都有益的办法,她与老板达成转岗意向,顺利完成工作交接并到《芝麻街》出版部工作。
她在《芝麻街》出版部的工作业绩蒸蒸日上并得到了提升,但是工作还是有她的教育愿景擦肩而过——“指导家长,养育能为社会做贡献的秉性优良的孩子。”
在病房那一头,丈夫乔尔与死神整整搏斗了十八个月后黯然离去。从发现白血病的1998年6月到1999年12月23日,在他们的共同努力下,病情最初的一年曾一度好转,但是后来恶化转移扩散。乔尔,离开了黛博拉和孩子们。
之后的一年时间里,黛博拉和三个孩子生活在失去乔尔的痛苦中。已经八岁的虽小的女儿瑞秋,在关于乔尔的诗中这样写道:“没有他,叫我如何生存?生活原本如此美好,奈何现实如此灰暗。”
黛博拉和孩子们沉浸在失去亲人的痛苦中时,是教育的巨大意义和魅力,将她从痛苦中拯救出来。
黛博拉在书中和现实中,都看到了一些社会问题,而教育是唯一可以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因为它很有影响力。因为失去了教育的机会,那些需要帮助的孩子也就失去了希望!
乔尔走了,黛博拉离开了《芝麻街》出版总部,踏上了她充满艰辛而极富传奇色彩的办学之路。一切甘苦和峰回路转,都似曾相识又如梦如幻。黛博拉所努力追求的,不就是每位教师心目中理想的教育王国吗?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庭责任和事业担当,都有自己在前行中努力调适自己的所在。在叙事教育写作中,我们不断拷问自己的内心,种种的闪光的地方和遗憾被我们逐渐挖掘,在共同阅读和交流中,感受着一个专业成长共同体的幸福和成就感。
黛博拉创办哈莱姆乡村学校,不仅仅是创办一所学校和数所学校组成的教育集团,而是践行自己的人生使命。其实,我们每个平凡普通的叙事者,何尝不是如此呢?
这篇文章的题目,就是看了群里“暖心4429”给我写的评语“为了教育梦想,我们不再等什么?”受到启发后拟定的。实际上,我看了评语之后,没法直接明确回答。我要做的向上向善的改变,不是我预先设置好的,而是凭着自己不断提升改善的良心而为!
祝愿每个教育追梦人,在前行的路途中奇迹不断。这样的追梦人多了,这样的教育奇迹多了,真正的奇迹学校就在我们身边开花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