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吾言之吾心
吾言之吾心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91,388
  • 关注人气:47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NO392:登攀不已,是“因为山在那里”

(2016-12-04 08:54:50)
分类: 教师专业成长

NO392:登攀不已,是“因为山在那里”

    朋友传到QQ空间里一些爬山的照片,看到他们开心的样子真高兴。这种孩子们天真的笑容,是离开找不到的。

我是山里长大的孩子,童年里爬山是我们最常见的乐趣。从某种意义上,我的生命是那些大山给与的,投入大山就像是走进母亲的怀抱。

记者曾采访过一个世界级的著名登山运动者,追问他为什么乐此不疲的时候,他回到了这样一句话:“因为山在那里”。

一、 教育工作者,也如登山

不管是刚参加工作不久的教师,还是有着二三十年以上教龄的老师,他们都在登攀。推而广之,还有一些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的,一直登攀到他们生命的最后一刻。

因为登攀,他们累苦;因为登攀,他们有发现和收获的惊喜!

前天,一位刚参加工作三年的教师与我这个参加工作三十三年的教师,进行了一场深入而广泛的交流和对话。从阅读到所教的学生到自己身心中的困苦到一路走来的喜悦收获和即将面对的艰险。

教育教学工作中,每位教师都要同时翻越几座大山——学养之山、修养之山、教育教学艺术之山。

学养之山。

教师没有“一桶水”,很难给与学生“一杯水”。“学然后知困,教然后知不足”,每位教师的学习就融入了主动和被动的多种元素。

这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教师的知识结构技能的更新需要学,教育教学理念的更新需要学……要完成学会与会学的转变,要把学养变成死板硬套的学会,面对未知和陌生的一切要随时能面对吸收消化,汲取有趣的文化知识。

修养之山。

每个人成长过程中,都有一个不断修正完善提升的过程。孔子曾经赞美过一个不断修正自己错误的典型,就是卫国的大夫遽伯玉,他从二十岁开始就坚持每天反省自己的不足并进行修正完善提升,直到五十岁的时候还常常反省自己四十九年来的种种不足。

我在一篇文章中,看到一则随喜的故事。就是每年的节日里,都随着众人到寺庙里看众罗汉像,选中自己中意的一尊,年年去看在往后的日子里不断的剔除自己身心中的不足,很多年以后自己的身心就会与这尊罗汉惊人的相似。

曾子曰:人生就是如履薄冰的过程。注重修养,就是让自己永远的拥有阳光快乐进取的人生,而不是掉进人生的冰窟窿。

教育艺术之山。

作为教师,常常慨叹,一名医生经过多年的工作积累了经验就会成为专家,一名教师几十年以后随着精力不足就会成为一种累赘。

可是也有一部分教师是个例外,他们坚持不但的总结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每个教育教学环节的经历都是一个积累和提升的过程。

二、 人生,也如登山

实际上,每个父母都是孩子最初的启蒙老师,也是孩子终身的老师。从这种意义上,每个人都是教育工作者。每个人不仅自己要成长,而且要影响带动周围的人一起进步。

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有句话: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一个人,能对自己家人和身边的人产生一些正面的向善向上的影响,就是起到了一个教育工作者的作用。

人们常常说: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人人有本难念的经。每个人,在生命成长过程中,都有一个历事练心的过程。经历中的问题困难和艰险,就是我们调整自己心态学会正确面对最终战胜困难并提升自己。

当教师的在一起,常常谈到学生不喜欢学习,或者学习不用功,或者课堂上管不住自己,或者不会积极主动的学习,或者遇到这样那样的情感问题和矛盾冲突。实际上,男女老少各行各业的人们,走近了都会感受到或者懂得他们的不易。

懂得自己和他人生活学习成长中的种种不易,所以学会善待自己和他人成长过程中的点点滴滴,努力去做一些对自己和他人成长有益的事情不是一件非常快乐和幸福的事情吗?

“日行一善,福虽未至祸已远离;日行一恶,祸虽未至福已远离。”一个心怀正知正念的人,人生的每时每刻每处,都如同登山,在遇到艰难险阻困苦的同时也收获了攀登的快乐惊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