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377:撰写叙事教育,唤醒心中的JBY
(2016-11-20 21:52:55)分类: 教师专业成长 |
NO377:撰写叙事教育,唤醒心中的JBY
每天坚持写叙事教育,非常累且辛苦,但是却坚持下来了。除了团队的力量之外,这种写作中确实生发出一种坚持下去的内在动力。
这种内在动力,不仅是继续写的动力,而且包含着非常珍贵的生命和教育活动中必须的激情悲悯和幽默。我用这三个词语的首写字母的大写拼成它们的简称,就是JBY。
一、 被唤醒的激情
在“霜叶红于二月花中”,我读到了生命中另一种美。冬天冷雨中,更多的红叶陨落了,在校园的地上随处可见。一个初一的女生,做着班级图书管理员的一位,拿着一枚樱花的红叶玩弄着在手中。
我正好从那里路过,不知不觉中望着红叶发呆,似乎从这些红叶中看到了我们这些五十多岁的教师的影子。小女孩不知道是顽皮,还是看透了我的心思,走到我跟前把一枚红叶递给我:“老师,你喜欢吗?给你。”
我郑重的接在手中,她又去干值日了,负责清理地上的落叶。
记得我三十多年前,还在师范念书的时候,觉得当教师就是做一枚绿叶,在自己用的钢笔上刻下了一枚叶的图案。三十几年过去了,我想那枚绿叶已经变成了今天我手中的这枚红叶。
二、 最怕失去的是悲悯
记得著名演员黄磊说过这样一句话,他说自己最怕失去的是悲悯。
一名成功人士,他不怕失去自己既得的名闻利养,而是最担心失去悲悯,让我肃然起敬,我知道他的成功不是偶然,而是一种坚守和不断努力的结果。
孔子曾经对子贡说,听说你背后议论别人的不是,子贡难道你自己就没有缺点吗?我可不像你一样,因为我根本没有时间这样做?
那么孔子在做什么呢?我努力地从《论语》和《孔子世家》《仲尼弟子列传》等文字中寻找答案,终于我自信地认为“不怨天不尤人下学上达”就是孔子努力在做的。
“不怨天不尤人下学上达”这种境界,与舜的“朕躬有罪,无以万方,万方有罪,罪在朕躬”是一致的,这是一种悲悯和勇于担当的情怀。
很多教师都认可这样一种说法,教师的工作是一个良心买卖。
一名教师,可以在教育学生问题上造孽,也可以成就自身的功德。这一切往往全在一念之间,这一念之间又取决于教师自身的品德修养,因此怕失去悲悯就是让我“如履薄冰”的所在。
为了我自己,也为了那些仰视着我的孩子,我每天都在审视着我的悲悯情怀是否在打瞌睡!这种审视,常常在我教育教学活动中的每个细节中,常常在撰写或者酝酿叙事教育过程中,常常在我人生每个起心动念的些许变化中。
三、 生活不能没有幽默
一个真正的教师,最惧怕的就是一种心灵被割裂的教育生活。这种生活,对于师生而言都是一种煎熬甚至是灾难。
生活的现实是,“不如意事常八九”。
真正的教育,就是要在这种多不如意的生活中,感受到一种成长的幸福和快乐。
作为一名普通人,一名教师,都要随时准备面对生活中的不如意不快乐难以克服的困难和难以战胜的挫折。要做到不逃避不消极时时阳光向善向上,的确每时每处都是一种挑战和考验。
作为一名教师,要随时准备自己的有所得当成必须荡涤的贪嗔痴慢分别执着妄想,随时让自己的身心清零。“浴神不死”,就是作为教育工作者时时要有一种凤凰浴火更生的准备。
有了这样一种境界,一不时用幽默对待遇到的各种困难问题也就水到渠成。
面对我早白的头发,我对领导同事说:“这是提前完成生命历程中的某个项目,是一种提前达标。”我对学生说:“我的头发,更多一份色彩,不仅有漆黑更多雪白,可以降低同学们注目我时的视觉疲劳。”
我把“有能力时乐于助人,遇困难善于求助”,作为自己和学生成长中的一个重要标尺。我把分享“自信自律助人”,作为跨越教育天堑的“彩虹飞桥”!
撰写叙事教育并努力做好自身教育工作的过程,就是努力耕耘自己心田的过程,激情悲悯和幽默在这些文字中被唤醒并获得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