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NO370:教育更需悲悯情怀

(2016-11-11 11:03:48)
分类: 教师专业成长

NO370:教育更需悲悯情怀

想知识技能怎么传授,想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想如何进行教育管理,想如何学习借鉴现代化的教育方法手段,想如何提升改善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

整天忙得像个旋转不停的陀螺。所有这些事情都很重要,那么如何把握和整合这一切对于自己成长有利的因素呢?

一、    悲悯情怀是核心

如果没有悲悯的情怀,这一切多多少少都带着一种被动的成分;如果带着一种悲悯的情怀去感受去实施这一切,一切又都发生了量变和质变。

如果拥有悲悯情怀,这一切都不再只是一种刻板的任务,而是人与人之间的互助交流,是通往幸福和成功彼岸的舟楫。

当今社会,只要我们稍稍关注,就会发现在经济社会各个方面的或大或小的差距。对于弱者和不幸者以及社会道德的关注和支持,不仅让我们从怨天尤人中走出来,而且意识到自己的社会责任和担当,这可能就是孔子所倡导的“不怨天不尤人下学上达”。

这种悲悯情怀让我们从斤斤计较和龇牙必报中解脱出来,把时间和精力用在更加有意思和有意义的事情上去。

时时处处做最好的自己,就需要悲悯情怀常驻心田。因为悲悯,把自己导向对人世间一切的关注和同情,一种志愿者的情怀和努力油然而生。

二、    只有悲悯才能化解危机

不管是工作生活还是人生道路中的其他各个方面和层面,我们常常感觉到“不如意事常八九”。

如果这种不如意,只是心头的一个匆匆过客,那么我们是幸运的,生活中的一切都是阳光美好的。

如果这种不如意纠结在我们心中,演化成了一种不易消散的不良情绪,就严重地影响了我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负能量。

过去有人觉得活得不如意,想不开了,周围的人常这样劝他:“你自己是个骑马的,前边有个坐轿的是比自己强,后面有个推车的还不如自己呢!”

一般情况下,在这种颇有意思的比较中,人们常常可以走出那个令自己不如意的世界。

一句国外名言:“可怜自己,就是堕落的开始!”

当一个时运不济的人,看到比自己命运更加糟糕的人还不抛弃不放弃努力向善向上的活着,常常生发出活着的勇气和动力来。这个道理不难明白,道理既然明白了整个人的身心就开始往好的方面转化,进而还会看到命运之神对自己的青睐。

作为一名教师,教育自己如此,教育引导学生亦如此!

三、    让悲悯扮靓人生

我想如果有什么,可以让自己的人生变得更加美好的话,那一定不会缺了植根骨髓里的悲悯情怀。

我常常在课堂上对同学说:“每个人都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优秀,我们的学习就是为了做最好的独一无二的自己!”

在与学生的共同成长中,我结合校训,总结了自己和学生共同的座右铭“自信自律助人”。

在实践中,要真正把这六个字付诸实践,不可或缺的仍是悲悯情怀!作为教师,自己首先要身体力行,并不断与学生分享这方面的感悟。让这种拥有悲悯情怀的“自信自律助人”分享,成为师生前行的巨大推动力量和教育创造力。

记得著名演员黄磊说过这样一句话:“我最怕失去的,就是悲悯!”

记得与朋友交谈起来时,谈到:日新月异的教育生活,让我们得到了很多过去没有的东西,比如多媒体等,但有些本属于教育精髓的东西,却也在不经意间流失。

“这种流失中,最不该流失的就是悲悯!”我与朋友几乎异口同声地说道。

“不仅在教育工作中,就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在我们人生的各个方面和层面上,悲悯都是不可或缺的。没有了悲悯,我们的一切努力付出,也变得黯然失色。”我不禁这样感慨。

“因为有悲悯,一切的不幸挫折和苦难,都终究被幻化成快乐成功和幸福的源泉。没有了悲悯,即使有再多光怪陆离的物质文明的满足,都会成为心灵羽翼丰满的桎梏!”朋友这样感慨道。

悲悯是要付诸八万四千微细行的,悲悯的善行如浩瀚的大海,我就是徜徉于悲悯大海周边沙滩上捡拾美丽贝壳的那个小孩子。

不管我人生之路如何曲折漫长,悲悯之海永远是生我养我成就我不可或缺的所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