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368:看看“你的学生”怎么样
(2016-11-10 14:49:42)分类: 听课感悟类 |
NO368:看看“你的学生”怎么样
期中考试地理卷阅完了,输完成绩以后,孙老师在做成绩分析。我拆开试卷,按班分开。
“每节课,都是我认真观摩分析了你的课以后上,简直可以说是复制粘贴你的。我就是你的学生,你看你的学生学得怎么样?”我对于成绩也挺关心。
“差距比上次缩小了。”孙老师一句话让我心头一块石头落地。
一、复制粘贴优秀课堂
年龄大了,心小了。为了给同学们上好课,坚持每上一节复习课,都要事先听听孙老师的,从内容的整体驾驭到教育教学环节的处理。
现在是开学第十一周,听孙老师的课累计已达三四十节了,两本备课本也快写完了。
上次文综组开会,分管教学的宗副校长说:“赵老师的听课,已经成为美谈。”我心里嘀咕,什么美谈,我只是不想让我的这次任教毕业班成为笑谈而已。
每次听课中,根据需要我都要记录大量的内容,常常听课本上要写满四页以上。
也就在昨天,教导处王主任特意送给我一本新的听课记录:“知道你的用完了,给你一本新的”。
“谢谢领导的奖励,我继续努力!”我真的有些不好意思了,我不知道有没有这样上课的——听一课,上一课。
有时,为了更好的消化吸收,我还要写教学随笔,就是关于听课感悟和自己的一些具体设想的。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在复制粘贴过程中,更好的汲取优秀老师课堂教学的精华。
我是一个不善于掩饰的人,所以在这一学期开学的第一节课中的开场白中,我告诉我任教的8.5和8.6两个班的学生:“我在给同学们上课前,都要先听给1-4班上课的孙老师的课,然后再给同学们上。我的目的,就是千方百计保证课堂的质量和高效率!”
一句话,让我自己没有退路。实际上我的座右铭是:时时处处努力做最好的自己,随时准备领导将我从送毕业班这条火线上撤下来。
二、陈词滥调与兴趣激活
我有个毛病,就是喜欢在课堂上信马由缰。这种信马由缰,多与我的诵读经典有关,但是却无法贴近学生复习巩固考点的学习生活。对于即将面对结业考试的学生,这是有百害而无一利。这种信马由缰,在课堂上因此就是陈词滥调。
最后一次给毕业班上地理,是在八年以前,而且不怎么理想。
八年来,不管是新课标、教材还是每年的结业考试要求都在做着变动,虽然这是微调但是一种质的变化已经在这个过程中悄然发生。
即使一个科班出身的教师,对于这种变化也要认真面对,何况对于思想知识体系僵化、现学现卖的我,所以今天的“听一课上一课”或者“两次听一课,上一课”对我是最有实际帮助的。
同年级的孙老师,连续五六年送毕业班,而且成绩优异,是我们的文综组长。不仅是我们学校的骨干教师,也是区里少数几个骨干之一。
以前自己上初一初二的地理时,遇到什么问题,也是找孙老师请教。也曾经和孙老师同教初一初二两年,听过孙老师的课,从内心的感觉就是:“听了孙老师的课,我就愿意学习地理,自己的课自己也觉得老气横秋了。”她的课堂,贴近学生生活学习实际,充满了关爱而不乏严格趣味性。
更重要的是,我觉得我的课要想上好,不是简单听一两节课能够了事的。我的这种想通过听课改善自己的课堂教学的诉求,需要全方位的学习和改造提升自己——从教学理念情绪的调控教学语言的使用教学节奏的把握到整个流程的安排。
三、年过半百的学生
一开始,想请孙老师给我讲讲课怎么上。但是这样做,既耽误孙老师的时间,而且说课和上课毕竟还有着很大的差距。
“听一课,上一课”模式,就这样诞生了。
孙老师的课非常活,用她自己的话说就是“非常随意”。我是一个喜欢按部就班的人,有时知道孙老师的课堂很好,却不明白就里。
这种情况下的复制粘贴,就是真的死搬硬套了,这样不仅害了学生也对我的这种学习效果大打折扣。
“孙老师,你的这课我没有听好,我再听一个班的吧。”遇到自己吃不透的课堂,就提出这样的要求。
“好吧,我某班第某节有课。你去听吧。”孙老师是个热心爽快的人。
我在八年级1-4班的教室里,每周要听上3-5节课。
为了更好的进行观摩研究学习,我后来就一直坚持在8.2班听课。逢地理课我必到,总是提前几分钟进入状态。我的认真和用心大大超过了不少的同学,我在课堂上写下的笔记更是比学生多多了。只是我明显觉得自己比孙老师和学生,在视力思维能力等方面逊色了很多。
有时,我看不清试卷上的内容,我会请身边的同学帮忙。我有问题,也会直接问同学:“同学,你看这个题怎么做。”遇到这种情况,身边的同学总是倾其所能帮助我。
孙老师是班主任,有时事务缠身去得晚了些,课代表做好布置,我就和同学们一起做着自己该做的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