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306:我和我的地理教学搭档
(2016-09-29 21:37:23)分类: 听课感悟类 |
NO306:我和我的教学搭档
我与孙翠苗老师,是初三地理教学上的搭档。孙老师教1-4班,是4班的班主任;我教5-6班。
多年的地理毕业班教学中,她的地理课堂教学不仅驾轻就熟而且拥有了自己的风格。
开学一个月来,我几乎是对孙老师的每节新课都听,然后构思设计并上好自己的课。
一、课堂上下有不同
昨天,孙老师印了一份练习题。
我用了大概一个半小时的时间做完,其中有三五个小问题不明白,又用十来分钟的时间向孙老师请教。
可是,孙老师告诉我,她根本没做。
我说:“我做不到,如果课上先看,要浪费很多课堂时间。因为眼睛花了,思维也慢,这样会让自己难受得不行。”
我忽然想到了两年前的一件趣事。
一次在操场上压腿,一位老师从我身边走过,说:“成峰,你的腿挺软的。”
我笑了,说:“其实,我腿很僵硬的,这是一直坚持压腿两年的结果。”我听到同事的赞美心里挺美的。
这个时候,孙翠苗老师正好看学生跑操结束了,也来到操场边上,看到我们在压腿,于是将腿放到双杠上压起来。
“奥,孙老师的腿更软!”一个老师不禁这样说。
“孙老师,你也坚持压腿吗?”羡慕的我痴痴地问。
“我从来不压腿。”孙老师几乎不加思索回答。
现在孙老师几乎不用抽出专门的时间来备课,她把大部分时间精力大多用在班主任中了。
我则不同,要上得还算可以,每节课都要出了听课,认真写3-5页纸的听课记录,还要拿出一两个小时专门考虑设计课堂教育教学的事情。
不管是生活学习和工作上,每个人的天赋都是不同的,有时我们为了达到同样的结果,付出的努力是不一样的。
二、教育担当于无痕
第一次认识孙翠苗老师,是一次共同阅卷。
那个时候,孙老师与爱人陶小华老师正在热恋中。陶老师去帮助阅卷,两个热情敬业的年轻人就这样给我留下了第一印象。
后来听孙老师的课,感觉非常随意的那一种,这种随意中分明一种暗含的严谨。
自己水平有限,即使可以研究,也无法复制,造就孙老师那样的课堂教育教学效果。
我想到了《史记》中的李广和周亚夫:一个带兵打仗让每个士兵都觉得很自在,一个让士兵觉得严谨刻板,但是两人都是有名的常胜将军。
一件小事,却让我对这个同事有了更多的了解。
就是学校南侧的垃圾堆着火,一股浓烟顺风向着校园里弥漫着。
孙老师和宋老师,两个女教师在用两盆接水,很艰难将水泼向墙外着急的垃圾堆。
我正好从那里路过,就发挥自己个子高的优势,与两位老师一起把垃圾堆的火扑灭了。
事后,我想学校里有一百多名教师,看到浓烟的老师肯定不止孙老师和宋老师两个。她们为什么主动去做呢?就是因为她们不愿意让同事和学生被烟熏呛。
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中,有很多是突发性没法规定由谁干的工作,能够主动承担并把一些细节或者小事做好是一种更加可贵的品质。
三、 教育艺术难描摹
有两三年的共事经历,不断听孙老师的课,作为一个喜欢撰写叙事教育的我,不免常常撺掇同事写写经验心得,对孙老师也不例外。
“怎么写啊?我从来没想过。”孙老师这样说,很多老师也有同样的回答。
“你的课堂贴近学生的兴趣,你比较注意呵护学生的自信和善于激励学生的积极性,你随意的一些实例就是很好的素材。”我顺口说出了我的经验和建议。
这样说着,实际上我也有自己的小算盘,希望从孙老师的课堂教育教学中学到更多可以为我所用的东西。
当然,作为爱好写作的我,从以往的撰写其他优秀教师的经验和成长历程中,的确受益匪浅。
大概一年后吧,孙老师说:“赵老师,我写了一篇文章,你帮我看看吧。”
我惊喜,认真阅读了孙老师的文章,却是改不了,只是变动了几个无关紧要的字词和标点。收获是大的,更加确认了好的教育教学文章是教育实践沃土中长出的好庄稼。
《道德经》言:“善行者,无达迹”。任何成功或者优秀的教育都是无法复制的,也是无法描摹的。真教育,需要实践更需要自己慢慢领悟,在这其中才能得到不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