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298:心存感念的敬畏
(2016-09-22 17:39:43)分类: 教师专业成长 |
NO298:心存感念的敬畏
“下一节课,你们上什么?”我问忙着的几个班级图书管理员。
“上历史,我们老师是XXX!”一个学生脱口而出。
我没有要问学生老师姓名的意思,只是看到学生在图书管理忙得不亦乐乎,借着聊天,让他们做好上下一节课的思想准备。
“你敢喊老师的名字!看……反正我就不敢,我最怕我们历史老师。”文一边撰写着借阅记录,一边这样情不自禁表态。
“有一颗敬畏之心,就是优秀的学生!”我在一旁赞道,“懂得敬畏,真正做到拥有敬畏之心的人越来越少了。”我对此很有感触。
一、
敬畏之心,一曰敬,再者畏。
敬,是古人做人最基本的准则。
子夏,曾这样对司马牛说:“修己以敬,四海之内皆兄弟。”这句话,大概也成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五句迎宾语之一。
这大概可以说是,二十一世纪对于提升个人修养的一种最强大的呼声。
心怀恭敬,对待天地万物,对待一切众生,这是人与自然与自身与社会和谐的基础。
敬畏之畏,不是一种懦弱,是一种保持警醒的大智慧。
人类不乏做人处事的智慧本领,而是缺乏敬畏之心。古今中外成大事者,都懂得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
现代社会,人们习惯于制定各种目标任务和细节,这无可厚非,这是精细化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和方式方法。但是,在做人处事的时候,首先要弄清楚的,不是自己要做什么要怎么做要在什么时间地点或者什么情况下做,而是首先明确哪些是自己绝对不能做的,这是道德底线也是做人的底线。
不能因为自己的从众而无畏;不能因为自己的无知和孤陋寡闻而无畏;不能因为自己如温水里被煮的青蛙而无畏;不能因为“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而无畏;不能因为自己的麻木不仁而无畏;不能因为他人和社会曾经对不起自己而无畏……
纵然有一万个貌似合理的原因状况让自己感到无畏,但是承担后果的只能是自己,最终亵渎和毁灭的只能是自己宝贵的生命和人生价值。
二、
不知道何时,我的心中没有了敬畏。
走在车流如梭的路上,我感到了一种茫然和眩晕。这不是一个好的兆头。
没有了敬畏之心,司机可以不遵守交通规则。没有敬畏之心,一个人可以蔑视道德和法律。没有敬畏之心,一个人不再成为一个真正的人……
我希望冥冥中,有一种力量或者启示,让我找回心中的敬畏,让我好好活着更有意义地活着。
大地无语,太空默默。一切如行云流水,我却难以找寻生命中那种令我警醒的禅意。
今天中午,在食堂吃饭时的一件小事,让我想了很多。
在一个数百人的食堂里吃饭,盛舀稀饭是特别小心的事情,稀饭被碰翻不仅影响自己更影响他人,每次我都会明确意识到没有问题时,才会去盛稀饭。
没有敬畏之心的我,似乎更多了些麻木。敬畏之心与适当的预感,都是相伴相随的。
我手中端着的稀饭,撒了。我端着的碗,碰到了一位同事,稀饭晃出了碗,在地板上涂抹出一个黄黄的饭粒拼成的圆。我习惯性的点头并微微鞠躬,为受到影响的同事,为了我的动作的莽撞。
同事抬了一下头,说:“不要紧的。”没有怪我的意思。
我知道一切错都在我,当我麻木地准备享用舒适的午餐的时候,我的敬畏之心早已丢失在爪洼岛上了。
我想到了一影视剧中的一幕:爪洼岛不远处的一个岛上,当地的人们在吃饭前都要唱感恩的歌,然后用餐。
“一粥一饭当吃来之不易,一丝一缕恒念物力维艰”。一切的享受不是我们付了钱就会心安理得的,而且有许多的获得我们根本就没有付费。我们呼吸空气没有付费,我们享受阳光拥有这个星球没有付费,人类最初在这个星球上诞生也没有付费。
孔子曰:“饭疏食,斋如也。”聪明智慧如孔子一般,须臾间也没有远离敬畏。
那溢出饭碗绕过我手指的稀饭,瞅准一切机会替我回报生养我的大地,似乎明明白白启示我应该怎样找回真正的敬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