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N259:孔子“薄责于人”之我见

(2016-08-20 10:39:43)
分类: 教师专业成长

N259:孔子“薄责于人”之我见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是我非常喜欢的一句话,这是孔子与卫灵公交谈时所说的一句话。

一般解释,就是“遇到问题,就是多从自身找原因,少责备别人”。

这种解释比较得到,但是若是深究,应该是“不断深入从自身找原因不要去指责别人”。

一、孔子的话语中透着玄妙

卫灵公是一个仅次于晋文公和齐桓公的人,在那个诸侯国争雄的年代也不甘做庸庸碌碌之辈。

他曾经给与孔子最高的待遇,年俸六万石,这是孔子在鲁国享受的最高的职位俸禄。

卫灵公当然有将自己的事业做大做强的愿望,于是请教孔子。孔子给与他的建议就是:“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薄”解释成“不”是有根据的。《诗经葛覃》中有“薄污我私,薄浣我衣。”中的“薄”,就是“不”的意思。《诗经》是孔子亲自修订的诗歌总集,所以孔子当然知道薄的这个用法。

孔子面对有着宏图大业理想的卫灵公,当然也是尽己所能。

不推卸责任,勇于担当,是孔子崇尚的尧舜等圣明帝王的品格。《论语尧曰》中有,“朕躬有罪,无以万方;万方有罪,罪在朕躬。”这是舜在祭祀天地时的发自肺腑的宣言,也看到一代帝王的胸襟和情怀。

二、从正面中看孔子的态度

孔子真正的态度就是不去怨恨别人。

孔子早年就是孤儿,与母亲相依为命,从来没有怨恨命运不公,而是庆幸自己从中学到了一些生存的技能。在鲁国受到排挤,他没有幽怨,而是走上了探索理想之路。在十几年的游历中,受到的威胁和排挤更是不胜枚举,依然是矢志不渝。

“不怨天,不尤人,下学上达,知我者岂天与!”这是孔子的夫子自道。

可见孔子对于怨天尤人是零容忍,这正符合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防微杜渐”理念。

孔子有个得意弟子子贡,这是大家都知道的。子贡在政治经济外交方面,才能突出,这在《史记》中可以找到佐证。

子贡曾有个背后说人不足的毛病,孔子知道了,就说:“子贡啊,你难道没有缺点吗?在背后议论人。我可是没有你那样的闲工夫啊!”

我们再看孔子看重的另一个人,就是卫国的贤大夫遽伯玉。遽伯玉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对于自身不断反省,不断从自身找出不足不断提升自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