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254:唤醒孩子对真善美的感念
(2016-08-15 18:31:18)分类: 教师专业成长 |
N254:唤醒孩子对真善美的感念
很多在大人看来,非常值得感动的人和故事,在孩子那里未必如此。
笔者以为,遇到这种状况。教育者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历、所受的教育影响和日常行为习惯培养等方面寻找原因和突破口。
一、感动的前提,是理解
每年各个区县省市乃至全国,都在评选感动某某的杰出人物。
每每看到这样的报道或者宣传材料,我都会去看。有些人物和事迹会深深地打动我,打动我的程度是有区别的,有些在我而言就是一种形式。
那些深深打动我的,往往是在我自身经历和文化理念中找到更多共鸣的人和事;那些让我觉得仅仅是一种形式的,往往是内容单调乏味或者是我所不能理解的。
因此对于同一英雄人物和先进事迹的宣传,应该在尊重既定事实的基础上,立足不同行业和不同年龄阶段人的特点,从不同的角度去挖掘先进人物的先进事迹,这样才能更好的教育效果。
如《三国演义》作为一部名著,有原著版本的,有评书版本的,有青少年故事版本的,有电视版本的,有连环画版本的。
让小学低年级的学生看原著版的《三国演义》,则是云里雾里一般;如果让他们看图画版的,则更容易引起他们心理上的共鸣和感动。
二、感动的基础,是好的心态
我常常挂在嘴边话,就是无论干什么好心态都是成功的基础。
“当我眼睛盯着周围同事学生和家人等身上的闪光点的时候,我自身处于一种向善向上的状态,我是在不断进步提升的。”
“当我对于周围的一切人和事中的真善美无动于衷的时候,我是停滞不前的。”
“当我怨天尤人牢骚满腹的时候,我是处在一种负能量的包围之中,我的心灵和言行都是在退步的。”
我常常与学生分享我调整心态的过程和收获,这样容易将好的心态和我们进行的教学活动有机结合起来。
试想,如果一个教师在黑板上讲题,自己做得很投入,学生都不知其所然所以然木木地坐在那里,能够说这个老师教学工作做好了吗?
这种好的心态,就是教育工作者要让英雄人物真正感动自己的同时,想方设法让孩子们也受到感动。这是教育工作艰辛复杂的意义所在,也是教育者带动受教育者调整自身好心态的价值所在。
用一种非常时髦的说法,就是要把优秀人物的先进事迹当成一种课程资源去开发。教育者不能满足于播放现成的视频图片和文字,要让这种优秀人物事迹宣传具有自己的特色,要从自身心灵中生发出一种美好道德价值和道德情感的再生力量。
地址: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昆仑中学
邮编:255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