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227:跟“追梦者”学做“追梦者”
(2016-07-18 16:49:57)分类: 教师专业成长 |
NO227:跟“追梦者”学做“追梦者”
——读《奇迹学校》有感
教育文化早已突破了地域的界限,跨越了海洋,也跨越了时空隧道。从《苏东坡传》《静悄悄的革命》到《奇迹学校》,叙事者用言行阐释并感悟着这种变化和影响。期待深度拥有一本书,期待心灵被书中的文字唤醒,期待被唤醒的心灵衍生出一片教育的绿洲。
捧读《奇迹学校》,感悟教育没有奇迹。所谓的奇迹,就是美好的教育愿景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后让人们看到的露出教育海平面的冰山一角——晶莹剔透,折射着教育之光的美丽绚烂!
一、优秀教育领袖人物的诞生
黛博拉与魏书生老师有些相像,他们都不是师范院校毕业的,但是他们都对于教育充满着激情。他们都是优秀的企业策划管理人才,他们都有着美好的教育愿景,而且都能脚踏实地千方百计去实现这种愿景。
魏书生以数十封志愿做一名教师的申请书让人铭记,那时候,教师的工资明显低于他原来的职位工资。黛博拉也一样,她不计较办学会给她带来的经济损失,她感觉到那些渴望优质教育的孩子一刻都不能等也等不起,为了筹集资金办学黛博拉将自己弄到经济非常窘迫的境地。
二、追梦者的人生是美丽的
黛博拉写办学企划书、与各类各级相关人士交谈,隐忍着失去丈夫的巨大悲痛和一个人带着三个孩子的各种艰难。人生的意义不是自己能得到什么,而是意识到自己的使命和责任并努力践行。读着这样的文字,总让人心中升起一种勇气和力量。自己也应该积极行动起来,为学生为孩子做些更有意义的力所能及的事情。
在仰慕黛博拉的同时,也希望成为黛博拉选中的明星教师,而不是那些一般意义上的优秀教师。真正的优秀教师,就是愿意并且比较放心地让自己的孩子在自己担任班主任和任课教师的班里上课。就是家长们放心地把孩子交给自己,虽然人们都知道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更重要。
重新翻看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中的《教师的素养》一章,在字里行间写下自己一些新的感悟。“用毕生的经历备好一节课”,以前偶尔有这种体会,实际上真正一个优秀教师对于每节课都要这样准备,只有这样才能驾轻就熟充满激情地在课堂上与学生互动,才能调动学生的无意识识记。
三、实现“明星教师”成长梦
很多时候怨天尤人,是自己胸襟不够宽广能力不够强大的表现。自己通过各种媒体认识了身边或者离自己比较遥远的明星教师,他们或者自身天赋使然,或者后天努力获得,他们都堪称黛博拉心目中的“明星教师”。
一线的广大教师,或者受制于制度环境更多的受制于自己对于梦想的停止追求或放弃,没有成为“明星教师”。在一线教育工作岗位上不好也不坏地干着,或者被评为优秀或者被评定为合格。如同温水中的青蛙,在慢慢的加热中浑然不觉地让自己的专业成长之梦“死去”。
从另一种意义上讲,每个教师都希望自己的学生充满梦想追求学习着,既有自己远大的人生理想又有切实可行的阶段性目标。要想拥有更多这样的学生,教师首先要在这个方面做出榜样。像黛博拉那样,积极追梦也是在给自己的子女成长做出一个好的榜样。
为了自己的生命少些遗憾,为了子女为了学生,我们都要学做一个黛博拉看中的“明星教师”。即使在努力后,没有一个精彩的结局,我们毕竟朝着一个应该向往追求的目标真正的努力过。佛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前世”“今生”和“来世”,若“今生”实现不了,我们就“来世”继续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