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NO148:累并快乐着

(2016-05-31 17:37:40)
分类: 教师专业成长

NO148累并快乐着

期末考试,让我感到像进了一个蒸笼。又像是在烧热的鏊子上一张饼,一种煎熬的感觉。眼神不济,花眼和一个眼睛视力的几乎模糊。还有就是经常有一种头上“戴帽”的感觉。

就像一个精疲力竭的人,还要在题海水中游泳,带着一群同样在题海中游泳的孩子。有些孩子已经放弃,有些紧紧的催促着你带领着他们。

看着那些中间摇摆的孩子,看着那些向两个极端拉扯自己的孩子。自己的心好像要被锯成两半,这个时候我想到祥林嫂,自己无法拒绝这种令人恐慌的事情发生。

后来,我这样想,杀死祥林嫂的,不是一种文化制度,而是祥林嫂自身的愚昧和缺乏定力。因为当时的社会和其中的每个人,也是愚昧和无有真正定力的。

紧张的劳碌之余,捧读一卷经典,让心灵与大师笔下的文字对话。世俗中的一切,就像是夏天的山洪或者暴雨,经过一层层的沉淀以后,被一点点的过滤掉,心灵之花绽放出他本最美丽的模样,奔流不息中奏响最美妙的天籁之音。

一、迪迪们的不安分

平时每节课时,就没有认真听讲过。现在开始复习,简直就是一头雾水。老师理解你们的无奈,但是无法宽容在课堂上随便说话和行为的自由。

你是老师不能放弃的对象,但是你要配合老师对你的帮助。

上课的时候,课本不看,随时准备着找人说些无关紧要的话。就像一个猎人随时在寻找自己的猎物,当教师的要应付一些同学的提问,还要对全班同学进行调控,实在没有时间精力和你们做那些和风细雨的工作。

也许自己老了,年轻的时候能够应付。可是我对于自身综合素质的低下感到痛心:一个学生可以不喜欢文化课学习,但是不能不学会自我教育管理自己。

是我还是其他老师或者是家长,教导一个学生可以在课堂上随便?一个有规矩的孩子才能更好的成长,是有人不守规矩成器了,但是他们是在一种更高境界上守规矩。真如管仲,在很多礼仪中是不守规矩的,但是他是一个真正的仁人,心里装在自己同时也装着天下苍生。

学习文化知识这门课,有些差池只是影响考学,但是做人有差池却是无论如何也不会找到真正的幸福。即使自己在某个方面有着这样那样出色的表现,那也是要吃大亏的。如孔子的弟子,宰我缺乏仁德,终究自己吃亏。

我也想到自己不安分的事情,就是一天我陪妻子到某超市。我因为不是喜欢逛超市,正是自己打太极拳的时间,我就在超市的门口做了几个云手的动作。因为是晚上,怕人产生误解,一有顾客朝这边赶过来,我立即停下。后来,还是引起了老板的注意,就让自己家人出来看看。结果这个出来看的人是我教过的一个学生,自然认识我。我看到这种情况,确实是不好意思。

二、城城们的积极性

       每个同学都根据自己的志向理想兴趣能力,在最大限度内选择适合自己的做法。两个课代表,已经把我要准备用一个月的作业题,在两周的时间内发下去了。

       我表扬了他们。这个时候,没有谁能布置对于所有人来说都合适的作业,只要布置作业,就是有个过多或者过少。他们的积极,说明他们选择的了一种担当。也正是由于他们的这种积极,才有两三个同学主动跑到办公室问题。这个功劳,应该记在他们身上。

       我现在是在努力的适应着各种不同学生的群体,“君子和而不同,各美其美”,说起来轻松,真的落实起来却很难。大概只有君子们真正做到这一点吧,我这样为自己宽心。那些学习好的同学,大多也放弃了对于那些不思在学习方面进取的同学。如同我不喜欢喝酒吃肉,在佳肴琳琅满目的酒席上,同样一席上的人们怎么劝说,在我坚持不吃的情况下,也只好作罢。学会求同存异,不仅在国家之间需要,在这个只有几十人的教室里也同样是需要的。

       城城们,学得也很苦很累。积极努力,不是意味着轻松,而是他们选择了一种对自己负责任的活法,选择了一种让自己忙而快乐的生存发展方式。正如我每天都是早早起来,在别人酣梦时分,开始诵读“地藏”“楞严”,而是我的身心综合作用的结果。这也不是我生命的常态,就像我这样做也只是我五十年人生长河的十分之一而已。每个人都在变,不以自己意志为转移的方式占据了主导地位。

城城们中的有些人,也会像迪迪们中的有些人一样,会暂时或者长久的脱离了自己的这个团队或者阵营,加入到对方的团队或者阵营,或者参加到一个介于两者之间的一个团队或阵营,因为自己或者环境的任何一个原由或者因素。

结语

       有时真的应该庆幸,家长学校和孩子们,信任自己,让自己看到他们生命成长中那么脆弱美好和不堪的一面。面对这些幼小和众多与之相关的灵魂的信任,自己只能“抱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就是对“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的最好阐释,既然是做大事的,怎么会纠结于那些小事和细节呢?我突然觉得自己不累了,其实身心疲惫也如同“一枕黄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