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NO147:巧妙化解师生矛盾,推动教师专业成长

(2016-05-30 17:38:24)
分类: 被推荐到新浪首页的博文

NO147:巧妙化解师生矛盾,推动教师专业成长

    师生关系处理得当与否,关系教育教学活动实际效果,更关系教师专业成长。

面对师生行为冲突,如果化解得当,自己教育教学水平也会不断得到提升,很多真正的教育专家就是这样成长起来的。

一、冲突三方面,化解寻根源

教师是教学秩序的管理者,学生有时会有一些不守规矩的表现,教师不管自然不行,管理不当就会造成品行养成方面的行为冲突。

学生学习能力不同,学习心态不同,学习习惯养成不同,教师的要求如果在这些方面提出一些让学生达不到的目标,就会造成学习活动中矛盾。

学生有“青春期”现象,教师有“更年期”现象,师生都有被情绪绑架的可能,这种情绪绑架中的师生,任何一个细小的环节和细节,都会引发情绪语言乃至行为上的矛盾和冲突,乃至上升到肢体冲突。

所有这些矛盾冲突根源,有个总的根源,就是课堂教学忽略了育人第一这一原则。如果师生都把做个合格的师生优秀的师生放到第一位,那么遇到矛盾冲突,师生都讲涵养讲素质讲沟通交流艺术,注重自尊尊人,一切矛盾冲突都会有惊无险烟消云散。

二、建设缓冲带,矛盾变动力

     记得中里巴人在他的《求医不如求己》一书中写道:“连中国传统文化都丢弃的人,怎么能不生病呢?”这是对生病者的一声沉重的叹息。

实际上,人与人之间关系出现了问题,也是传统文化没有学好的缘故。古今中外传统优秀文化,就是教人如何做人,如何与人相处的。

程咬金有个“三板斧”,虽然不是什么武林秘籍,却也在闯荡江湖中有些作用。我是一个温柔有余严厉不足的教师,近几年来我用“自信自律助人”作为处理师生关系改善师生关系的“三板斧”。

对于那些课堂自制力差的同学,我不批评他不守纪律,我批评他不自信。这个时候,我严厉批评他们对于严格要求自己提升自我失去信心。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让学生学会从根子上找原因。

这个时候,我表扬他们在各种场合优秀的表现和助人的行为。让他们产生自信,让自信自律助人的自己与那个不自信不自律不助人的自己作斗争。教师帮着学生增强自身正能量,这在中医学中叫“扶正却邪”。

当然,教师要认真分析每次冲突现象特征,把握其不同层面和角度上的思想根源,认真处理解决。对于思想品质或者情绪化问题严重的,不怕露怯,积极寻求班主任或其他老师帮助。联合会诊多管齐下,往往事半功倍。

三、“望闻问切”,防患未然

如果足够细心,师生矛盾冲突前有着种种征兆和规律性,懂得这些预防起来也有的放矢。

开学初,学生行为涣散而教学管理需要收心自律,教师不要一个方子包治百病,要因人而异因班而异。学期中,需要关注家庭或个人基础特殊的学生,教师要珍惜这个宽松的机会,关注学生成长规律特点,积累有效的教育引导方法。学期末,师生都想有个好成绩或者得到大家的认可,制度下的师生总是有些被“捧”和被“杵”的可能。不管是被鲜花掌声名利“捧”着,还是对冷眼蔑视挫折“杵”着,都要“逆来顺受”(太极拳推手攻防动作要领)。

办公室和教室,都是师生修行的场所。首先化解自己身心中的戾气,才是践行教书育人职责的开始。不以自己的年龄资历和自以为是的理由说事,帮着每个人完成展示自身优秀,把成就别人成就团队作为最有意思最有意义的事情。

有段时间,笔者非常羡慕医生,因为年长的医生大多成了专家。实际上,成了专家的医生,也都具备这样几个条件:

一.真正将治病救人作为第一任务。

二、每个病例,都成为他们分析研究的对象,最终成为他们提升医疗水平的阶梯。自己曾讥笑医生,拿病人做实验学技术。现在想来,自己不是也是拿自己与学生互动成长的过程,作为自己教育实验吗?

那些对学生有益的教育方案行为,师生皆大欢喜,自己也乐在其中;那些对学生身心有害的教育方案和行为,难道不应该反省和汗颜吗?每想及此,我与三两知己同仁常常被学生的宽容所感动。

留心身边那些有着真实教育功夫的人,哪个不是非常珍惜自己的每个授课机会,非常珍惜自己与学生互动的机会,并如数家珍的说出这些过程,或者将这些有意义有意思的互动变成文字让大家分享。

只要认真践行教育教学活动中的“望闻问切”并主动备案研磨,每个教师也会像多年的医生一样,成为你自己所从事教育教学活动领域的教育专家。“望闻问切”中的前三项,读者不难理解,最后的一项“切”就是师生互动。

这个“切”的过程,是我们在为学生“试脉”并据此“开方配药”,应该知道此刻学生也在为当教师的我“试脉”,也据此对应性的给自己的老师“开方配药”。教师的品行修养,也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孔子语)圣人之言,不可不敬畏。言尽于此,笔者更应笃行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