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NO127:让子游弦歌飘满天下

(2016-05-09 13:23:06)

NO127:让子游弦歌飘满天下

     孔子与弟子的言行,被整理成东方《圣经》——《论语》。很多人喜欢《论语》,或者诵读或者传播或者践行,中华民族几千您的文明史与《论语》有着不解之缘。有人把《论语》当做中国最早的教育哲学著作,非常有道理。下面,笔者就从《论语》文化的万山丛中,采集一两朵浸透着现实泥土芬芳的奇葩与大家一起鉴赏。

 一、子游的做法大有深意

孔子弟子中,有两个以文学而擅长。他们便是子游和子夏。子游后来做了武城宰。

有一次,孔子率领着众弟子到子游那里去。老远他们便听到了一阵阵弦歌。大家都知道,孔子精通六艺。对于音乐也是情有独钟,他曾经在齐地听到韶乐而三月不知肉味。

孔子对于弦歌中蕴含的道理,更是颇有研究。据说,他老人家能从弦歌中提出文王的精神风貌。在他眼里,弦歌是移风易俗教化人心的利器。

音乐教育属于美育德范畴,我们国家的教育方针中有一条即“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美育起到最终修复完善人格的作用。

因为知道音乐教育的重要作用,而且也分明读出了子游的良苦用心。孔子顺口说了一句:“杀鸡焉用牛刀?”言外之意,在这个并不是大都市的地方,何必花费如此的心劲和精力进行教育管理呢?

作为一名教师,大家知道:中国的教育家,不是在大专院校的象牙塔内,而是在名不见经传的中小学的讲台上。他们用自己毕生的才艺,用一腔爱满天下的情怀,用心血和汗水默默无闻的十几年几十年如一日的浇灌着祖国的花朵。

子游很快听出了老师孔子心中的不以为然,马上想到老师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以“闻过则喜”为善的孔子,马上明白过来。打了一个哈哈说:“弟子们啊,刚才我是说着玩的。子游这样做是真有道理啊!”

现在的音体美教育,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遥想建国初期,小学老师都是能吹拉弹唱的,现在成了艺体教师的专利。而真正认真学习音体美的,只是那些特长生们,他们可以凭借较高的艺体成绩弥补文化课成绩的不足。

现在的学校教育,真的如孔子不经意吐出的那句话——割鸡焉用牛刀。由此相应的是,毕业的学生在“爱人”和“易使”两个方面,也显得令人遗憾。

二、孔子校本教程《诗经》异曲同工

    说到武城宰子游的弦歌,我们不能不提及子游崇敬的老师孔子。孔子是非常注重教育活动的载体的,他曾经用一句话概括了教育应遵循的原则和方式方法以及途径。这句话,就是“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前三者,是讲今天新课标中提倡的思想情感目标,后者则是要讲这种思想道德的培养寓于蕴含着培养知识技能的各种活动中。

大家都知道孔子修订《诗经》,并且是他首先作为一种校本教程进行广泛的推广。为什么选择《诗经》作为校本教程呢?孔子有自己的考虑,首先他考虑的是有利于实现自己在新课标中的德育目标。孔子说:“《诗》三百篇,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思想的纯正和敦厚,是一个人成才的最根本的条件。

为了推广他的校本教程,他从自己的儿子开始。一次儿子孔鲤见父亲有空闲,在庭院中漫步,于是上前表示要同父亲交流思想。孔子说的第一句话,就是你读过《诗经》中的《周南》、《召南》了吗?孔鲤非常诚实的回答说没有读过,孔子便说没有读过,我们的谈话也就没有多大的必要了,等你仔细的阅读了以后,我们再说吧。

看过《论语》的老师,都可以看出孔子有不断反思自身和前人文化成果的习惯:这些反思,通过自己的口述,然后有弟子们整理出来。我想,孔子没有亲自去写,大概是由于那个时候没有现在便利的书写条件罢了。

这则教育思考,是关于倡导学生自主研习《诗经》的:“小子何莫学夫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草木鸟兽之名。”

现代学校教育迅速发展,主要体现在学生知道的懂得东西多了,相对应的是“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这一识记目标。因为考试所考的侧重于这一部分,毕业以后能存在于记忆中的寥寥无几!传统教育擅长的在于前面的六项: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这正是现代学校教育所急需弥补的。具体分析一下:

可以兴:现在的孩子走出校门,普遍觉得无法与父母和社会上的人,进行正常的沟通和交流。学校的思想教育,脱离社会实践是有目共睹的事实。看过《诗经》的老师都知道,《诗经》教会人们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如何展开一个话题。而展开这个话题的方法,就是从身边和周围的事物起兴,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从而达到无障碍交流。有句话说“不学诗,无以言。”这句话蕴含着这样一层意思,就是要学会说话,就要熟读《诗经》。

可以观:现代信息社会中,人们被各种混杂的信息包围着。我们有一种本能的诉求,就是透过现象看到事物的本质。《诗经》,就是有政府安排的有这方面专长的人,到各个不同的地方去了解民俗风情,最好是通过当地的民歌展示的民俗风情。这是《诗经》中《风》的源头,我们自然可以通过《风》观察出民心所向以及政治得失了。当然现代社会,人们通过股票的涨跌、各种新闻,了解政治经济信息,孔子那个时代起这个作用的就是《风》。

可以群:说的通俗一点,就是学会与人相处。通过诗经,你可以看到历史上和现实社会中,一些人与人交往的得失,给你的交友和为人处世提供宝贵的经验和借鉴。

可以怨:人生在世,不如意事常八九。心中满含积怨,得不到倾诉和宣泄,不仅影响到自己的身心健康,严重的还会祸及他人。需要找一个渠道宣泄一下,这有点类似于今天的心理疗法。这个时候,你去读《诗经》啊,《诗经》中有些篇目,就是宣泄与你类似的积怨的。我们说中国没有心理健康教育这门课,实际上从两千多年前的孔子就注意到了这一点。从《诗经》这种校本教程中,孔子挖掘出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资源。

迩之事父:现在独生子女特别多,父辈祖辈一个劲的体贴,但是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却是有增无减。原因在于,孩子失去了更多的自理自立自律和自强的锻炼机会,在人格上是不完善的,乃至于不知道怎样跟父母相处。动辄走向极端,出现一些匪夷所思的事例。阅读《诗经》,可以让为人子女者,找到自己在家庭中的位置,在父母面前应该持有的心态、思想和言行。

远之事君:用现代的词语,就是学会了与领导同事的相处。现代很多的年轻人,走向社会后,不知道怎样跟单位的同事领导相处……

三、让子游弦歌飘满天下

由此,我们发现思想品行教育是一种慢文化。飞速发展的现代学校教育,有点类似快餐文化,这是现代教育发展中的不可避免的现象。

传统教育文化有自己的辉煌和不足,现代教育文化有自己的高效和遗憾。我们只有从慢文化中汲取营养,调制成快餐文化中的几道必不可少的佐料,使现代教育文化在不失其高效的基础上,不会偏离提高思想品行之大道。

武城宰子游的弦歌,不仅飘扬在两千五百年前武城的上空,飘扬在孔子的心中,也必将因为提高青少年素质的共识,打破时空的局限,飘满天下!

作为教师队伍之中的一员,笔者有感于自己的教育不是用智而是用力,随着年龄增长精力的不及,种种实际问题就会呈现在自己面前。武城宰子游的弦歌和孔子用活《诗经》的故事,将给我们带来些启示,亟盼有益于我们自身教育智慧的增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