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113:教学——自觉修行,笑对浴火涅槃
(2016-04-25 10:35:19)分类: 教师专业成长 |
NO113:教学——自觉修行,笑对浴火涅槃
学生的学习成绩关乎学生乃至一个家庭未来的命运,上边的对学校工作的督导都是以教学成绩说事。但是,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把培养学生的知识技能当成教育教学活动的中心,就是一种失误。
新课程标准明确说明,在引导学生学习知识掌握技能的同时,要注重对学生思想情感的引导和培养。前者是小学,后者是导学。前者是记问之学,后者是大学是亲民利民之学。
古人就说过,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杜威先生在他的现代教育论中,不无担忧的提出,现代教育最容易出现的弊端就是技术教育如雨后春笋而与之同样重要甚至更是基础性的人文教育则会被忽视。
在农耕文明为主的社会时期,一切的知识技能更新换代较慢,教育经验的积累和叠加足以让教学活动中融入足够的人文素养。现代信息技术时代,知识技能出现一个类似核裂变的状态,是教育者或者被教育者应接不暇的,更需要教学活动中的双方,自觉的提升自身人文素养,以自学和接受他人指导的方式补上人文素养不足这一课。
把人文素养融入教学活动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在团队文化中融入人文素养
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合作交流得到更高的重视,团队文化被提高到议事日程而且越来越多地被贯彻到团队中每个人的思想情绪念头言行中去。
审慎的制定并不断完善团队精神信仰和制度管理文化,就是加强每个成员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和方法之一。
一种优秀的团队文化,不仅有凝聚力而且有创造力和前进的动力。这里面不仅有团队之间的平等合作,也有每个人的积极主动进取,是一个竞争与合作的有机融合。
“君子和而不同”“夫唯不争而莫能与之争”,等优秀传统文化精髓,是每个团队成员的必修课。按规则办事,在最大程度上尊重他人的同时,也最大限度使他人或团队尊重自己。在不争之争中,实现了自我的不断超越和团队协作的同步进行,达到不争而莫能与之争的双赢境界。
二、在个人和团队成长中执道弘德
一个人或团队在成长中,能达到的高度和能不能一以贯之的坚持下去,关键在他的道德素养和习惯不是知识能力高低大小。
一个人的知识技能可以走向创新,但是却不能保证这种创新活动的完善和持之以恒及提升。
这种执道弘德,有道德修养境界上的,也有面对整个事件过程心态的,也有对待各个环节细节规则完善方式方法上的。
孔子说过:“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知及之仁能守之,临之不庄,民弗敬;知及之仁能守之,临之以庄,不以其礼弗善也。”
记得有位著名的企业管理理念中,有这样一句名言,就是“细节决定成败”。实际上深究下去,每个人都知道做好细节的重要性,但是却不愿意去完善提升细节这是什么原因呢?一位管理学专家这样探讨,决定细节的是人的心态。当一个人具有一种良好的心态的时候,他才会主动积极地关注并逐渐完善提升每个细节。
但是好的心态人人都有过,但是让心态时时刻刻都保持一种良好的状态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一个人的心态,常常受到他自身的身体状态情绪变化的影响,常常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有些时候,心态变化的原因是说的出来的,有些是难以表达出来的。
一个接受过道德修养训练的人知道,一种道德修养境界是以境转心。这种境界的人,只要外部环境好了,自己的心境变得好,自然心态也好。这还不是最高境界,最高境界是以心转境,就是不管是外在环境或者自身状况如何,他都是一种好的心态,如孔颜乐处。
三、让修行成为个人和团队一种自觉行动
很多时候,随着西方物质文明的强大,西方文化理念也逐渐占领了人们的思想阵地。
一种优秀传统文化的习得,是需要过程的。文化中,一些形式上的东西得到人们认识和习惯比较快,而其精髓本质的东西却需要一个渐进的过程,而且任何一种文化也不是什么灵丹妙药,只是人们修行的一种工具或者是途径方法而已。
不管是以《圣经》为基础的西方文化,还是以《论语》佛经等位基础的东方文化,都是以爱奉献忏悔等为修行的基础。
“道不可弘人,人可弘道。”文以载道,任何一种文化只是道德的载体,他不能改变一个人,只有当他被人们认识有效的利用和发挥的时候,它才会提升一个人的自身价值和生命质量,这个过程也是道德被弘扬的过程。
当我们在崇尚西方文化中的自由平等博爱的同时,一定谨记《圣经》文化影响喜爱的西方人,幼年经过“洗礼”;结婚要在十字架前面的誓词:“不管贫穷或者富有,不管是顺境或是逆境都不离不弃相互扶持”之类的内容;即使是美国新任总统宣誓,也要把手按在《圣经》上。
当我们在批判中华传统文化糟粕的同时,一定注意不要把《弟子规》《论语》《道德经》《金刚经》中那些古代先贤的成长修行智慧也一同践踏了。
古今中外都承认这样一句话:“莫以成败论英雄”。就是不要太关注结果,更要注重过程。过程说白了,就是一个优秀文化参与其中的过程。
“不怨天,不尤人,下学上达。知我者,其天欤!”古今中外的圣贤,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是“反求诸己”,都是“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都是“图难乎易,为大乎细!”。
修行,是前进的号角。古今中外的圣贤一刻也没有停止为我们树立良好的榜样。参与修行的洪流中,在学习工作生活的同时,将我们的人生雕琢打磨的日臻完善美好,让我们的生命过程称为一次次修行的历程,笑对生命中的顺逆二境迎接人生的一次次浴火涅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