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80:让自卑因诵读经典而超越
(2016-03-29 11:11:27)分类: 教师专业成长 |
NO80:让自卑因诵读经典而超越
——《儿童的人格教育》对我的影响
在这个机遇和挑战越来越多的时代,每个人都会面临这种自卑和超越之间的天堑。这种天堑的存在,就是因为越来越追求自我价值的今天,人们往往忽略了自己同时也是整个团队中的一员,无私互助才是完善优秀人格的法宝。
就用自己当下的行为,来阐释《儿童的人格教育》这本书的对我的影响。
一、图书室来了特殊读者
一种职业的敏感,让我感到他身上的戾气。是班主任介绍来的,全校没有个人借书的先例,只有图书管理员才有到图书室为班级借书的自主权。为了他的借阅符合规章制度,我邀请他做班级图书管理员。
“喜欢读书的孩子,都是渴望上进的孩子。你喜欢读书,我也喜欢读书,我们是志同道合者”我微笑的朝他说了这样的话。
这是初三五班的一个学生,有着几次转学的经历,因为他已经厌倦了正常的课堂学习生活。他的班主任孙老师,是我们文综组的组长,我们曾经共事过,同教一个级部的地理课,每个人担任四个班的地理课。
在图书室外面,我遇到了孙老师。“赵老师,我刚才找你来,我们班里一个同学找你借书。他说班里借的书他都看完了,想来找你借书。”
我明白了,前段时间,张老师让学生借到班里有近一百本书,两个班平均每个同学一本,都放到班主任办公室的书橱里。孙老师让他们班上几个学不进去的同学,在课堂上看书,就从这一百本书中挑选自己喜欢的书看。
总比他们干坐着无事生非要好,我觉得这是一种变通的教育方法。
记得李镇西先生,就曾经让他高中的一个同学在课堂上读《烈火金刚》。这本书学生爱看,这个学生任何一门功课都学不进去。李老师就让他看这本小说,布置了一个每天写关于《烈火金刚》读书札记的任务。用这种方法教育学生,效果也不错。
二、很高兴接纳他为班级图书
“我是学校的管理员,你是班里的图书管理员,这样你就可以借书了。也就是我们,都可以借助这样一个机会,为学校和同学服务,因为帮助别人而快乐。”我这样与这个同学找着共同点,一遍继续着与他的谈话:
“你们班有要看书的同学,你负责给他们组织他们借阅。告诉他们借书注意事项,让他们学会正确填写借阅记录,保护好图书,如果丢失或者损坏要照价赔偿。让更多的同学从读书中找到自己努力的方向和提高助人为乐的本领,我首先感谢你和我一起做这样一件有意义的事情。”
说着一切的时候,我是最大限度敞开自己的心扉,这样的学生最需要的就是听到的就是贴心话。
他第一次来借书时,我还建议他看些如何做人做事、如何与人相处的书。他答应着,而且也照做了。临走的时候,还微微向我鞠躬。这是非常难得的,因为在课堂学习中,他常常与老师同学在不经意间“擦枪走火”。我知道这一点,而且管理图书没有必要斤斤计较学习成绩的好坏,更容易针对书中的问题或者人生观价值观等展开交流。
这个学生走后,同办公室的张老师觉得班主任和我这个图书管理员实施的“读书教育”也不错。我与张老师,都是诵读经典的爱好者,也希望更多师生乃至所有的人从中受益。我们曾经利用图书展览开设大读写实验课、读书笔记展评和写作编辑校报校刊等方式,在读写育人方面做了一些努力。
“其实,能来借书是件好事,正好通过这种方式,我们之间可以多些交流。这个同学走的时候,非常有礼貌,都很客气的说‘老师,我走了’。填写完了借阅记录,都是把所用的笔和档案盒都非常工整地放好。”我与同办公室的张老师这样交流着。
“他回去以后,肯定向同学炫耀,结果把一些同学吸引过来了。过上一段时间,他们肯定会读不下去。其他的同学也可能仿效他们,导致图书借阅的混乱。”张老师这样善意提醒我,而且告诉我他因为同学说了他一句什么就上去给人耳光。
我的心头一丝慌乱。但是马上又震惊下来,“与其进也,不与其退也。”孔子的话语在我耳畔回响。几年来,我都以不让一本图书丢失为目的,忘记了图书存在意义更是为了引导人身心健康的成长。
后来他带来了几个同学,一开始我同样引导他们借阅如何做人等有意义有意思的书。再后来,他们自由选择。他们四个大多选择了与男女之爱沾边方面的书籍。“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博学多闻如且修行中的阿难,也曾坠入爱的陷阱而差点不能自拔,何况这些孩子们呢?我衷心祝愿,图书馆选定的图书对于他们的成长有所帮助。
与他一同来借书的,还有另外七年级一个班的图书管理员。图书室里,一下进来了十来个人,一时有些忙乱,还书登记,放回图书,挑选图书,重新登记。一切都忙忙碌碌的进行着,因为这些学生都用了课间时间,不能耽误上课,所以没有了更多交流时间。七年级的一拨同学,是一些爱好读写的,是普通人眼里的“上游学生”,他们也是四个人,大多借阅了关于冰心泰戈尔系列的图书。
人人都有圣贤的潜质,每个文字和一切显在的事物中都有先贤的足迹,关键的是要具有发现圣贤足迹并感悟圣贤精神信仰的善根慧眼,不断从自身和周围人身上发现那无所不在的圣贤行并努力发扬广大之,这也许就是优秀人格教育的关键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