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74:冲突中,教师要善于维护自身威信
(2016-03-23 11:17:18)分类: 教师专业成长 |
NO74:冲突中,教师要善于维护自身威信
有效有意义化解师生冲突,让教师威信不立自有,更加牢固。
一、以牙还牙,要不得
学生的辱骂,对于教师而言,可能是无中生有。
如果这个时候,教师凭借自己的威信对学生进行打压,无异于让这个学生的无理取闹得到依据,让更多同学对老师产生误解。
如果是学生只是一时将一种无名火无缘无故地发泄到了自己亲爱的老师身上,那么这时老师的以牙还牙,就是自受其辱。
如果老师有什么地方被学生误解,这个时候教师简单粗暴的做法,可能让这种误会加深。
如果老师本身有失误:或者方式方法上不合适,或者内容形式上不适当,或者提醒引导不够而滥用奖惩等,如果这个时候再“以牙还牙”,就会背道而驰。
教师应该拥有一种真正的道德自信,相信自己是值得学生家长和社会尊重的,同时要认识到自己也不是没有缺点,面对问题和冲突首先“反求诸己”。
孔子云:“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二、真正的宽容,会赢得威信
教师要真正尊重每个学生,就包含着对于学生本身缺点的宽容。
教育的宗旨,就是帮助那些不自尊不自重的学生,找到自己的闪光点并发扬光大,学会同样尊重别人。
遇到师生矛盾冲突,教师主动私下坦诚与相关学生交流,是值得称赞的。在这种坦诚交流中,双方有必要确认是相互帮助的关系。教师倾听学生的心声,是为了更好的帮助学生。学生坦白自己的思想情绪和念头言行,是对于教师帮助自己的信任,也是在帮助老师做工作和助力班集体成长。
首先,教师的威信,不是靠打压学生建立的,相反是靠成就学生建立的。如果一个教师,只要学生尊重他亲近他,自己就会成长得更好更优秀,谁会不尊重这样的教师呢?
三、像孔子那样心怀坦荡
《论语》中,有句话:“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作为一个有修养的人:不能靠臆想下结论,不能固执己见,不能把一切绝对化,不能以自我为中心。
昔日寒山问拾得曰:
世间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恶我、骗我、如何处治乎?
拾得云:只是忍他、让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几年你且看他。
孔子曾被人指责“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曾被楚国狂人讥讽“衰”,陈蔡之厄后多数弟子离自己而去,在匡地被误认为阳虎被围攻,在宋国被大司马桓尵无端恐吓要杀死他,在与弟子失散以后被人形容“惶惶如丧家之犬”。
孔子的威信没有因此而降低,而是在他人的荣辱毁誉中逐渐升高,因为孔子有值得被尊重的资本——那就是他对于中国优秀文化精髓的传承。
四、教师主动担责,做学生成长阶梯
《论语》中,舜曾经曾经这样祷告上天:“朕躬有罪,无以万方;万方有罪,罪在朕躬。”
中华民族“孝”文化的楷模舜,是这样主动担责的。
在学生犯浑的时候,教师真诚表达一个教育者的愧疚,无异向学生透露这样的信息,你身上的问题都是我教育上的错误。这样,学生无助而犯浑的时候,因为老师的担责,让自己的心与老师贴得更近了,为教育活动的有意义有效开展奠定了基础。
教师主动承担教育责任,在群里和所有人的面前,公开向“犯浑”的学生“检讨”自己。让每个人感受到,老师和同学在一起,就是一个相互促进的有着巨大凝聚力的团队。教师有能力引导同学们做得更好,而且教师会无条件的帮助每个同学。
这样,在矛盾冲突中受到激励的,不仅是犯浑的这个学生,同样还有老师自己和其他所有同学。
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