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吾言之吾心
吾言之吾心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94,960
  • 关注人气:47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NO73:付出并有价值,是一种缘分

(2016-03-23 08:35:03)
分类: 教师专业成长

NO73:付出并有价值,是一种缘分

   一觉醒来,原来是做了一个梦,一个温暖的梦。梦中一个邮局的工作人员,默默地帮助一位行动不便的大娘把运来的大宗面粉规整好了。因为路途较远,一袋袋面粉需要扛在肩上。小伙子累得脸涨得通红,汗水浸满了面颊。

“多亏你了!”我不禁赞叹道。

“一种缘分。”小伙子憨厚的笑着。似乎是喝了蜜一般,又像是自己得了宝贝似的。

“付出并有价值,是一种缘分。”几个字跳出了我的脑海。

一、多元文化与自身价值

    昨天一直想写一篇随笔,怎么也形不成一个核心,“付出并有价值,是一种缘分”,不就是我要表达的主题吗?

教室里,一个同学不学习了,整天趴桌子上不捣乱,但是懒散也像病菌一样会传播的,何况都是自制力不强的孩子。另一个孩子,也开始不写作业,听课也不上心了。

同事这样诉说,请我帮忙想想怎样教育学生。

这个趴着的同学,家里非常富有,父母早就给他安排好了未来。更多的同学,没有这样的家庭资本,需要靠自己的打拼。

我说,很多父母或者老师在教育孩子的时候,都有一个误区,就是现在好好学习,将来有一份体面且待遇不错的工作。

这个上课趴在桌子上的同学,已经有了这样一个美好的未来。而且他不需要今天刻苦学习,不需要怎么努力。

这是一个拥有多元文化的社会,多元文化是社会繁荣和进步的一种表现。任何一种文化都有一种物质的属性,“物夫芸芸,各归其根。”多元文化抹杀不了人的社会价值的本质属性,就是他为社会和他人所作出的贡献,也是他社会价值的真正所在。

教育的意义,就是激励学生去追求自身的社会价值,而不是通过各种其他渠道或者方式来点缀其社会价值。所有的点缀和不劳而获,都如梦幻泡影一般。

一个人可以不努力为他人和社会付出而变得富有,可以让人们追捧或者前呼后拥,但是人们拥戴的是他的金钱和财富,和他本人没有丝毫的关系,一只小狗小猫也可以如此。

每时每刻,一个人都在挑战自己,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挖掘自己为他人社会付出的最大潜能,那么这个人天天都在增值;反之,就是在贬值。如果非要用市场经济理论来衡量一个人的价值的话,我这样说。

二、大道理被漠视甚至鄙夷,但是无法逃脱

大道理,就是遵循了未必很快地见得到回报的东西,常常被漠视了,甚至遭受鄙夷。

有人这样自省:像是核能和航天飞行技术,我们无法购买,我们国家在这方面都研制出了世界级的精品。

但是日常生活或者生产能够购买和仿制的,我们都没有精品。不是无能,而是一种急功近利和浮躁的表现。

世界上,日本和德国的文化,值得人们重视。二次世界大战的罪魁祸首,就是这两个国家的人。出了其侵略扩展的文化糟粕之外,这两个国家的文化理念和精品意识都应该值得尊重和学习。

真正敬重大道的人,来源于一种崇高的道德感和信仰支撑。在这个崇高道德感和信仰几乎被摧毁的时代,人们漠视道德说教甚至是鄙夷,已经不再是奇怪的事情。这种道德信仰的缺失和残破,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企业乃至各个层面和领域,都在蚕食着人们的灵魂的高尚和创造力。

同事告诉我,对学生讲些大道理,同学们往往露出鄙夷的神情。出了我们的大道理有些是隔靴搔痒或者我们也从骨子里不是深信之外,学生和世人一样,已经厌倦了“满口仁义道德和满肚子男盗女娼”。

真正的大道理,不是约束别人的,是用来自律的。用来约束别人,不免导致怨声载道。“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这是圣人的肺腑之言。孔子赞叹的卫国大夫蘧伯玉:从二十岁开始养成习惯,时刻忏悔;到了五十岁了还觉得前面的四十九年,做了很多让自己后悔的事情。真正的大道理,就是让我们做好每天生活工作学习中的细节和小事情,明大道理做好小事情是相辅相成的。

不懂大道理或者不深谙大道理的人,是做不好小事情和细节的。有人说,某某人读书不多,也不懂什么大道理,但是做人做事都很出色。这样的人是秉承了某种天赋或者说是有大善根,如同六祖慧能没有读书也不认字,但是他弘扬佛法而且他的言行堪与佛经相提并论。

中国学佛者有千万亿,但是只有慧能的言行《坛经》,并奉为经典。

如果我们非要让学生感受这些大道理,那么我们最好的办法就是分享。分享我们在怎样感悟和践行这些大道理,有什么样的体会和收获。

王维审老师将这种教育称之为叙事德育,而且极力推广。今年寒假,建立了拥有数百人的叙事者群,有一百多位老师参与叙事教育写作并相互交流评论。我也参与其中,收获颇丰。王维审老师有一本相关的专著《不一样的教育》,受到广泛的称赞。实际上,王老师就是以故事的形式让学生分享属于自己的成长体验和感悟,并把其中的成功或者失败的案例集结成文,让更多的教师分享这种教育成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