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66:老师,您劝劝她吧(必须忏悔的教育之二)
(2016-03-18 16:15:50)分类: 教师专业成长 |
NO66:老师,您劝劝她吧(必须忏悔的教育之二)
一、路上偶遇
“赵老师,是你啊!”小姑娘转过身来,看到了我,有些惊喜。
“我帮你挑吧?”我说。
“不用,已经习惯了。”我想到司司是上一届的留级生,本来就是前十名了。为了毕业以后更加稳妥的考上中专,她选择了在初二留级。
班级值日生里面,属司司那个小组干得最好了。也许是几个勤快的孩子凑到一块去了,不管写作业还是其他的劳动卫生,司司都是起带头作用的。
不过司司是个非常普通的女孩子,直到一个月后,我才真正记住她。
看着那挺沉的两只水桶,不禁问道:“家远吗?”
“不远,我们家就在前面。老师,到我们家坐坐吧。”小姑娘明显有男孩子的气质,豁达勤劳朴实。
走了几步,路边有一处残破的墙壁。司司扭过头去朝着破壁方面,说“老师,惠惠家就住这里。她父亲生病,靠母亲养家糊口。你抽空劝劝惠惠吧。”
期中考试刚过,惠惠的事情如鲠在喉。考试期间,惠惠竟然在写“情书”。其实,我也没有看具体内容,听监考的老师这么说,先就懵了。
半大孩子,什么也不懂就写起了“情书”。
仔细一想,惠惠穿着打扮还真与别的同学不一样。虽然没有奇装异服,但是从面相上到气质上透着一种“俏”,不是一个安心学习的学生应该有的那种,却有点像是走向社会的女孩子才会有的那种。
听司司这么说,我答应着“奥”。
其实我心里对这样的事情特没底,自己在这方面就是个“情盲”。这惠惠可是跑到我这个当老师前面了,我怎么引导她?
那段残破的墙壁和不得而知的家庭的窘境,让我感到自己有责任与惠惠认真的谈谈。谈什么呢?我不知道。总之,就是让她收心,更好的处理好自己的情绪和念头。
等惠惠站到我面前,那火辣辣的眼睛望着我,我真的不知道说什么好。里面分明是无邪清澈透底的,怎么说呢?我欲言又止。
多少年以后,这件事情如鲠在喉。我觉得自己没有尽到责任,时常想到怎么找惠惠谈,如何让她将聪明才智用到学习上?
因为黄金学习时间的错过,往往影响孩子的一生。
对于惠惠教育的缺失,只是我教育生涯中的一个不足,但是对于她的一生而言,她要承受更大的伤害,虽然这种伤害来自于自己的起心动念和言语造作。
二、《修身》积淀
一段时间内,我做了学校的图书管理员,兼两个班的思品课。
想到对于学生的日常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我编写了一系列的几个小故事。
如:如何面对学习生活中的困难挫折,如何从细节做起自信自立自强,如何看到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如何让自己快乐和有意义的活着,如何做好细节与父母老师同学相处,如何面对自己的弱点和不足(懒散和懈怠)等等。
我冥冥之中觉得自己需要这种积淀,一年的思品教学让我感觉到具体落实到每个学生思想行为中更有意义。
我们这个文集定名为《修身》,而且变成一系列的主题课程。让学生在赏读这些美文的时候,对照自己的心态思想情绪和言行,说说自己应该怎么做?
有些美文中的故事,则是撼动我心灵的一些自身经历。我曾经多次在课堂上讲给同学听,效果还是不错的,比生搬硬套的讲大道理强多了!
三、谢谢老师
一次,学校的优秀班主任李老师,在批评她班里的一个女生。这个女生是语文课代表,爱好写作,有文章等在学校报刊《绿野》上。(因为学校处于建设期间,办公室紧张,初三级部的班主任们,有一半即四个班的和部分任何老师就在图书阅览室办公。)
李老师声色俱厉,这个女孩子在老师的猛烈“炮火”下一个劲的抽泣流眼泪。对方哭得像个泪人,李老师也累得够呛。
因为是对桌,我对于这个学生的问题,也了解些。一是早上起床等父母叫,父母喊晚了就使性子不来上学。家长没有办法,请李老师帮忙。
李老师找她谈了一次,收敛了些。可是过了半个月有固态萌发,还开始喜爱打扮,心思也多有从学习方面向别处偏离。
看着这个样子,我觉得自己的《修身》课与这个同学的状况比较对症。
鼓足了勇气,说:“李老师,你歇歇,不要着急,我看你的意思这个学生也都明白了。学生也觉得自己做得不好,很难受。不知道自己怎样做,才能让父母高兴和老师满意。就让她过来,我这里有这方面的文章,让我与这个同学一起鉴赏一下好吗?”
“好,去找你们赵老师。”李老师催那个同学过来找我。
办公室里老师很多,人齐了共有十三个。当时,也有五六个老师在场。
《修身课》中的这些文章,就是针对学生心结而设计的。这个学生爱好文学,我就与她一起欣赏这些文字。这里面有情感梳理的,有励志自信自强的,有从细节做起的。
这个孩子没有大问题,就是心理一下转不过弯来卡在那里了。看着看着,学生脸上阴转晴了。
我向她谈了父母对于她的溺爱至恨铁不成钢,需要自己严于自律,不管是穿衣吃饭起床,不能等父母叫。对于老师的严厉批评,那是老师觉得自己是个人才——担任课代表做班主任老师的助手——是老师最信任的人。
这样这个学生心里乐了。说:“老师我懂了,知道怎么做了。谢谢老师!”接着就是一个九十度的大鞠躬。
坐在对面的李老师也缓过劲来了,说:“赵老师,这可不是我教的,这个学生就是感激你。鞠了九十度的躬,从没有过的。”我也是从教以来,第一次收获这样的大礼。
李老师多次与我谈起此事,说赵老师你帮了我大忙。
我说:“我是最不会教育学生的,只是我看学生喜欢写作,我这方面与她有共同话题;另外我那里有这方面的文章,正好适合她的情况。这个孩子,本来就是你手下的得意弟子嘛!”
李老师和我无话不谈,说这办法对这样的孩子很管用,对于那些像是猛张飞式的男生就不灵了。
是啊,这山才过那山拦。
李老师的话,说到了我心中的痛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