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65:跨越时空的对话(必须忏悔的教育之一)
(2016-03-18 12:36:02)分类: 教师专业成长 |
NO65:跨越时空的对话(必须忏悔的教育之一)
芸芸三年前就更我说过,他们几个同学每年都要举行一次聚会。惠惠、志志、军军等,在一起吃个饭,啦啦家常。过几年,到我们初中毕业三十年的时候,我们要高一个全班聚会。你一定去,一定参加我们三十年的聚会。
芸芸是我姑家的表妹,也是我第一年参加工作的学生。每年春节,有母亲在,她常常与丈夫一起去看望舅妈也就是我的母亲。
我说,这样的聚会我是不去的,我珍惜,但是我更看重它的实际意义。我只是教了你们一年,没有尽到一个老师“传道授业解惑”的责任。
芸芸和她的同学们,大多并没有固定的工作,是打工大军中的芸芸众生。
一、释然与无法放下
十来天前,我接到一个电话,是我三十一年前第一次参加教学工作时的一个学生志志打来的。
我能想到,却又想不到。这个电话是他主动给我打的,内容是30年后的师生聚会。
我听到他的声音,听到他报上自己的名字。一切都冰释前嫌,当然我没有宽恕自己,我不希望一场聚会让我放下,我要一直将这种压力扛着,直到让我彻底完成教育者的真正忏悔。
我说了自己正上班(本来他们计划星期天,因为老师们歇周末。谁知道学校正月十五休息,因为不是法定休息日,下周六也就是正月二十补上。他们就是把聚会的时间定在了正月二十这天,这也让我的回避有了一个实在的理由),实在无法脱身,并向他表示感谢。
电话中,我们互相问候了各自的工作和生活的大致情况。没想到自己套用了一句歌词“只要你过得比我好”祝福我的第一界弟子们。
他说好吧,你忙吧。以后,我到你那里去找你玩。一腔真诚,让我想流泪。
这样最好,比去参加那个吃吃喝喝的,更让我感到受用。这几年,我的胃让我对各种酒席都亮出了黄牌。稍微多吃几口菜,肠胃就会提出难以忍受的抗议。
二、曾经的过错和迷茫
为了保护学生的隐私,我就叫他志志吧,父亲是一名煤矿工人,他的兄长是我师范学校的学弟,比我矮一级。因为是家里的第二个男孩,父母管束比较松。哥哥有哥哥的表率,温良恭俭让;他却是喜欢什么状况都出个头,但缺乏考虑。
那一年,我接任他们所在初二一个班的班主任。班长叫强强,父亲是煤矿队的队长。强强是级部的尖子生,素养也非常高。同样上边有个哥哥,哥哥也做班长,而且是级部的第一名。
强强是个素养高的孩子,在三十多年的教学生涯中,比较少见。理性,不乏热情。这样我不自然的就觉得志志事事不如我意,志志感性容易冲动,而且执拗。那时的强强,没有少帮我做工作。介绍志志的特点,寻找班级管理的方式途径。强强制定班规的建议,却是因为我的鄙陋而搁浅。
实际上,志志这样的孩子,在我以后的教学经历中更加常见。
那个时候,我只是看到志志身上的执拗,实际上我种种柔弱和粗暴的处理事情方式下,自己是最执拗的。孩子是无辜的,我却是明显有种职业教育者如何引导孩子做人的缺憾。
于是当老师的我更容易走神,上课的时候,会无缘无故的冲志志发脾气,甚至有肢体上的推搡。我觉得对志志是一片苦心,为了他的父母,也为了作为我同学的他的哥哥。
可是,志志在我的热情关注和努力下,学习更加不在状态了。付出越多,得到的越少,我感觉到了一种从未有过教育者的沮丧。
我对于自己所面对的一切,失去了起码的分析判断能力。我自己的心灵和思想,在一片鄙陋的泥沼中沉浮。
这样一个学期过去了,我感觉到了自己的无能和无助。先是志志的副班长当不成了,下个学期我的班主任也被替换了。
很长一段时间,我认为是志志的执拗和任性把我拖进了一个心灵和思想的泥沼。想起这些,我常常感觉志志的不争气,因为他的母亲也这样说他,不少同学也有这样的议论。我的窝囊,没有人提,或者说没有人当着我的面提。
也就是在最近几年,我认识到是我亏欠了志志和他的同学们。我本来是应该教育他们如何做人的,自己却不知道怎样做人。虽然我的知识素养足够给他们讲述书本上的文化知识,但是我缺欠了人文哲学这门课,而且在后来的“补课”中,我发现了自己越来越多的欠缺。
三、不是理由的理由
三十一年前,我十九岁,我的学生十四岁。这么说,是为了我的素养不高寻找理由。一切的理由都非常苍白,因为他们都喊我“老师!”。
就像有的孪生兄弟姊妹,其中的一个只是比另一个多出生几分钟。一生他们注定要做兄长或者是姐姐,负责照顾弟弟或者是妹妹,这是责任这是担当。
一个家长不谙教育之道,耽误的是自己孩子。一个教师或者班主任不谙教育之道,耽误的是几十个孩子。
二十多年前,我曾经无数次想过,重新站到讲台上,台下是我的这一届学生,好好的给他们补上一课,因为我觉得自己欠他们的。
现实告诉我一切无法挽回,好在孩子们是那样大度和宽容。
我现在仍从事着教育的工作,面对着近百个学生。我的课堂上的一眼一行乃至贯彻于心中的思想理念和情绪,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
我把“自信自律助人”作为课训,常常与同学们相互交流学习心得,其间常常伴随着我的忏悔。孩子们小不懂得其中的道理,但是我必须要把道理掰开来让他们看得到,摸得着,感受得到。
作为教育者,面对各种问题和状况,首先要调整和提升的是自己的心态和言行。
自己看到学生种种难以管理的状况时,首先萦绕在我脑海中的一句话是孔子说给季康子的话——“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季康子晚年,为曾经没有留住孔子而悔恨。追述往事面对现实,自己也为没有践行孔子的“反求诸己”而忏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