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N44:叙事教育:助力师生成长

(2016-03-05 15:21:14)
分类: 教师专业成长

 

    参加王维审老师组织的“叙事者”写作,更让我感受到叙事教育中文字语言的独特魅力。

    虽然说最高境界的教育超越了“器”的层面,但是一切优秀的教育还是通过“器”的层面得以展示和交流。

一、师友之助

记得大概十年前,我和许修军校长(那时他只是校长助理分管教科研工作)在一个办公室里,常常对于课堂教学和教育管理的事情展开讨论。一腔热血,更有一种智慧和心灵的激荡。

他那时,就已经在《中学化学》上发表教学文章,这在当时是非常少见的。我不禁流露出羡慕之情,希望自己教学中也能与文字写作更密切的联系起来。

我们两个,还有其他几位老师,常常针对教育教学的话题展开讨论。也就是那个时候,我们都有几篇文章发表报刊上。这样的机缘也就两三年吧。

后来这种激情创作的机会就少了,虽然也不是凑到一起交流,但是明显觉得写出来的东西有拼凑之嫌。

昨天,许校长与我谈起了他所经历的一些教育经历。到他那里的学生一般都是班主任和分管正教的校长觉得棘手的。许校长曾经随手写过这样一个随笔,我看了那水平境界好文采与报刊上发表的一般无二。

我建议他写个系列,因为假期这是就过去了。开学了,与许校长在一起又谈起了教育写作的事情。我们都希望写出有真情实感的东西,我说他也感到上次写的那个随笔较好。里面有他独特的学养和人格魅力的东西,有一般教师不容易接触到的东西。

每个叙事教育中,都应该有不一样的精彩,这也是从王维审老师那里学来的。

作为校长,他要更多的与班主任学生家长和社会上一些人打交道,到他那里的学生一般都是班主任和分管正教的校长觉得棘手的。

当我们交流结束的时候,我建议许校长把第二个第三个讲给我听的故事写出来……

二、天堑通途

    参加王老师组织的“叙事者”群,我更清楚看到了我作为一名教师的优势和不足。

有人说,做一个老师容易,做一个好老师难。做好老师,难在成长过程中各种有形无形瓶颈。

我看过“化蛹成蝶”的优秀教师们留下的文字,读出了他怎样从平凡的工作和生活中活出了不一样的精彩。

读了之后只有佩服和忏悔,一切尽在眼前,却是遥不可及。自己与他们有着许许多多的断层。这些断层里面有文化深度广度和更新层面上的,有教育实践和写作激情方面的,有细节的关注方面的,有自信心方面的,有信息支撑方面的……

我一方面提升语言文字能力,一方面开始拓展自己的文化视野。从《诗刊》《星星诗刊》《菜根谭》《百年孤独》,到《十日谈》《浮士德》《莎士比亚文集》《唐吉可德》,到《忏悔录》《杜威教育文集》和《复活》。

任何一个优秀的作家和教育家,都必须植根本民族的文化沃壤。不管他是怎样激烈的抨击本民族的文化,但骨子里总有一种赤子对于母亲的挚爱。

2007年暑假淄博市农村骨干教师培训中,陶继新老师的报告,让我从另一个角度阅读传统经典:即发觉传统文化在现代教育教学中的活力。

在这样的心境下,我诵读了《论语》《道德经》《孙子兵法》《古文观止》(中的一部分)和四大文化名著中除《西游记》中的三本。

后来深受净空法师的影响,深入佛学经典,一直沉浸其中三四年,感觉到古今中外优秀文化之博大精深和相互贯通。

十几年来,我浸润经典可以说付出了比常人多多的努力。弘扬和践行经典文化,却是裹足不前,有性格上的胆怯和懦弱,更有方式方法途径上的孤陋寡闻和捉襟见肘。

三、重拾希望

2016年寒假,在王维审老师发起的“叙事者”群中的经历,让我感到了自己的浅尝即止和功亏一篑,感受到一个教育行者笔尖上的分量和担当。

把工作当成一种爱好,就需要尽最大可能的全身心的投入。

不管是成年人还是孩子,都已经厌恶了空洞的说教,都希望在生活真实而细致的情节中,找到真善美之生命的律动。叙事教育写作者,就要从这些司空见惯的细节中,找到并捡拾起这种生命的感动。

这是师生灵魂重塑的过程,也是共筑民族文化希望的工程。每个叙事教育过程,都如同一滴水,当无数的一滴水汇聚在一起,就会形成一泓清泉。孩子家长老师乃至社会的希望,就从这些咕咕的清泉中看到希望的浪花。

“日行一善,福虽未至祸已远离。”教育就是一个积善成德的过程。虽然每个参与叙事教育的教师,不会保证自己的叙事教育都是精品,但是只要用心尽心一切都会慢慢有所改观。一节课,一天,一周,一月,一年,两年,三年……

教育就是一个累积和渐进的过程。

不管是读还是写还是任何一个平凡不过的教育教学活动,都是解读和提升生命质量的过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