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N42:一课一菩提,一念一世界

(2016-03-03 17:10:22)
分类: 教师专业成长

N42:一课一菩提,一念一世界

与同事谈论起来,说到地理课主要是识记,老师总是千方百计让学生记住就行。实际上这句话说的不对,上课时,我就发现错了。

要想让学生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做人教育必须放在首位。备课的时候,就要设计一个调动全体学生的方案。这个方案,最好有可操作性;没有可操作性,最好体现你的这种思想理念;没有这种思想理念,最好体现你的这种心灵导向。

一个同学感觉受不到尊重,从而率性而为,就会让整个课堂教学陷入混乱。

一、居简行简不亦简乎

6.6班,下午第二节。

这节课的任务是复习,我的想法,就是让六个小组的组长,将填充图册上的题讲一遍,这样起到一个巩固的作用。

一上课,学生有问题提出来,说是90°E经线穿过地区的剖面图不会画。这个在意料之中,因为有同学课下问过我,就让会的同学展示一下,我在讲一讲就可以了。

我等着小组长讲。

第一个讲的是一组组长杨佳宁,非常好。她的讲课是带提问的,我猛然想到她曾经“复制”过我的地理课。我为自己的这个小组长轮讲的办法庆幸。

第二个组同学讲,没有了她的那种凝练,同学开始分神。我在下面悄悄的观察,有些不会的同学干瞪眼,会了的同学无所事事干等着。

好在小组长在讲着,我及时调整自己的指导策略:设立进步之星奖。那些帮助同学,把原来不会的让同学学会能准确填注上的,奖励一分——助人为乐奖。每个小组长,注意留心内的同学,看那些集中精力做题或者识图记忆的,作为进步之星报给课代表给本小组加分。

这个奖励办法,来的有些晚,学生已经注意力不是那么强了。没有在黄金时间公布,这是我的失误。我看到课堂有些乱象,想到了自己的课训,学习成绩不是最主要的,学会更好做人,养成良好行为习惯才是最主要的。

终于到了下课时间,我感到自己不知道如何能给下一班上课。

二、居敬行简方适宜

第二节课下课后,我回到办公室盘腿打坐,希望找到下节课的灵感。

正好赶上初二同学来领本级部的《阅读札记》和《习作乐园》,是我熟悉的几个同学。我懒得起来,就招呼同学你们自己数好了。同办公室的张老师,也许看我累了,就招呼学生去发。

我觉得实在过意不去,稍微缓过劲来,还是过去了。因为看到学生数的72本怎么看也有些问题,因为发错了会出大问题的。我重新数了一遍,没有错,是我多心了。两种本子的厚薄不一,看似多了,本数上是一样的。那个数的同学,帮我揭开了谜团。

因为是老朋友了,他不仅没有怪我,而且帮我理清思路。看来多和学生交朋友,也是对的。

上课了,我没有思路。因为6.5班的同学,从线上作业来看,只有15个人参加,而刚才的6.6班有20多个人参加。

上课了,我开宗明义,说:“成绩差点好点是次要的,我们要在学习知识培养技能中,养成良好习惯,学会与人相处。自己有能力,就去帮助身边的同学。自己遇到困难,学会向老师同学请求帮助。另外,我们对于不感兴趣的问题,也能集中精力听讲,慢慢的让自己逐渐感兴趣就是一种本事。

我们设立进步之星奖,如果自己不会,在课堂上会了,把没有完成的作业补上,那么我们就是进步之星。如果在这个过程中,有同学帮助我们,这个同学还会得到助人为乐奖。

每个同学,都在那里认真的自我检查,没有做的正在补上,那些做的好的同学,不仅关注自己的作业,开始给周围的同学指指点点,课堂秩序井然。我一下子多了好多位助手,不仅是小组长,还有那些忘记写作业的同学,还有那些上课走神分心的同学,还有那些主动独立完成作业的同学。几乎人人都是我的助手,这比单纯的小组长又大进了一步。

那个曾经给我的教学提建议的赵鑫城同学,则在那里出谋划策这节课怎么上。我也正好乐得清闲,精心一想,他想的何尝不是我努力追求的呢?

下课了,赵鑫城意犹未尽,谈了我期中期末复习时的思路和设想。赵艺程等,也凑过来听着。王瑞琪同学,也提了一个建议,说我的线上作业太容易了,几乎可以蒙着就把题做对了。我笑了,说他分析的正到点子上。当然以后,就没有这样幸运了,肯定逐步提高难度。现在线上作业,每个班有八个左右的同学在满分上下。

课代表负责加分,我说了这节课的加分情况。韩雯丽同学,在一旁记着,非常清楚,谁应该加多少分。

加分,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小组合作和学习积极性,而且同时考量教师的心态和教育机智。一堂课下来,不仅老师可以写反思写教育随笔,实际上学生用无声的语言表达对教师的评价。

两节课,状况迥异,不是指学生,更主要的是教师自身的心境和理念的是否完善。时间一长,迥异的不仅是教师的心境状况,恐怕就是学生的身心状态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