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生命价值观比较谈
(2016-03-03 13:54:47)分类: 教师专业成长 |
古今生命价值观比较谈
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昆仑中学(255129)
手机:13884608084
笔者在认真阅读《论语》与《思想品德)(6上)的基础上,感觉两本教材,虽然历经时空上的巨大跨度,却在很多的方面表现出了惊人的相似。
本着古为今用,学以致用的原则,笔者对两者中的一些核心问题,有针对性的比较着进行了一些个性化的解读。以期抛砖引玉,让现代《思想品德》学习,与传统文化基因结合起来,让文化学习和提高品德修养有根可循,古今杂糅取其精华,让思想品德修养开出灿烂的文明之花。
笔者这样总结了,在思想品德课上也随机渗透,让学生不是单纯的背问题记答案,而是与自己的心态调整和正确定位学会处理与他人环境关系有机结合起来,让课堂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A、《思想品德》(6上)内容提要
一、为什么说生命是可贵的?(课本8——10页)
答:1、生命是每个人享受一切人生权利的基础,是创造有意义人生的前提。
2、生命中充满着无限的美好,当然也有烦恼、困难和痛苦。
3、一个人的生命是不可重复的。
4、人的生命是短暂的。
二、我们应该怎样珍惜和爱护生命?(课本10——12页)
答:1、学会依法保护自己的生命健康权
2、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3、爱护尊重他人的生命。当他人生命遭受困境时,要尽自己所能伸出援助之手。
三、每个人生命的独特性体现在哪里?
答:每个人生命的独特性,不仅体现在外貌、兴趣、性格、意志技能等方面,而且体现在人生道路和实现人生价值的途径和方式的多样性上。
四、如何实现生命的价值?(课本18——20页)
答:生命的价值要靠行动来实现。
五、为什么说青春是美好的?(课本21页)
答:1、青春是孕育理想,确立志向的最佳时期。
2、青春是挖掘潜能、开发智慧的关键时期。
3、青春充满激情和活力。
4、有了青春,便有了激情、幸福和希望。
六、怎样让青春更美好?(课本23——24页)
答:1、树立远大理想
2、珍惜时光
3、不断提高完善自我。
4、从点滴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
B、孔子生命价值观的相关体现
一、远离危险,真爱生命
我们来一块看一下,《论语》中,孔子是如何感悟生命的:
《论语•泰伯第八》中,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
这则话语中,不仅体现了孔子珍爱生命的观点,而且体现了他如何更好的实现自身的生命价值的理想。
为了保护生命,就要选择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好的生活环境,就是一个有着良好的生存竞争秩序的环境。同时自身要积极创造成才的机会,就是要好好学习,正道直行,学会承担起自己的社会责任和义务。
对于生命的热爱,并不意味着没有担当,只是“暴虎冯河”那样没有把握的事情自己不去做而已。“陈蔡遭厄”、“匡地被围”,都从另一个角度表明孔子师徒不是庸碌无为之徒。如果真是那样,就不会遭受陈蔡大夫和匡地士族的忌惮。
二、关爱生命,从小事做起
《论语•乡党第十》中,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
孔子在季氏手下,曾经做过管理饲养牲畜的官员。这则论语,大概就是那时发生的故事。属于孔子管辖的马厩失火,下属在孔子退朝后汇报,孔子首先想到的是人员有没有受到伤害。可见孔子对于他人生命的尊重,而不是首先考虑自己的政绩——饲养的牲畜的状况。也正是由于孔子的这种人本理念和善于经营管理,他在这个职位上做得非常成功,很快得到了执政大臣季氏的提拔。
由此我们看出,孔子在实现自身价值方面,不是一上来就好高骛远,也是从最基层的事情做起的,也是从点滴小事做起的。《论语•述而第七》中,子曰:“富而可求者,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用今天的话说,如果能让我致富,就是干出租车司机类的,我也是非常愿意的。如果财富是无法通过正当的渠道得到的话,我也要珍惜生命,虽然贫穷,我要干我喜欢干的而且是有意义的事情。
三、热爱生活,让生命在优秀文化传承中升华
那么孔子喜欢干的事情,是什么呢?《论语•述而第七》中,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贵,于我如浮云。”用我们的话说,就是简单而快乐的活着。也就是说,孔子如果生活在今天,即使没有正常的渠道获得富贵,他也不会去弄虚作假害人害己。
孔子享受的是一种精神上的快乐。《论语•述而第七》中,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他讲君子不是没有忧愁烦恼,而是善于排解忧愁烦恼。孔子的生活中不是没有烦恼的,而且有很大的危险,但是他坦然面对。在匡地,他被当地人误认为疯狂剥削和压迫他们的阳虎(孔子长得跟阳虎很像),因此围困他,甚至要把他杀死。在出游的途中,他与弟子们失散,一个人在郑国的都城东门口,栖栖遑遑。路人形容他像“丧家之犬”,他乐呵呵的说,叙说的多么形象啊!
他非常珍惜时光,知道时间一去不返。《论语•子罕第九》中,子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他勤奋好学,诲人不倦,不断的提升自身生命价值。《论语•述而第七》中,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孔子珍爱和尊重他人的生命,还体现在他对待子女和弟子们的终身大事上。《论语•公冶长第五》中,子谓南容:“邦有道,不废;邦无道,免于刑戮。”以其兄之子妻之。由此看出,对于那些善于保护自己生命的人,而且善于创造生命价值的人,孔子是非常看重的。具体来说,孔子接受具备这个条件的人做了自己的侄女婿。
孔子珍爱尊重他人的生命,还体现在他不是落井下石的人。不仅不落井下石,而且大胆主动的伸出自己的关爱和援助之手。《论语•公冶长第五》中,子谓公冶长:“可妻也,虽在缧绁之中,非其罪也。”当弟子公冶长,还是一个在押的罪犯的时候,孔子看到他是无辜的,还是把自己的亲生女儿许配给了他。
孔子及其弟子,不仅珍爱生命,而且在有限的生命中,保持着一种乐观向上的精神,不仅实现了自身价值的最大化,而且极大的推动了社会文化的向前发展,对于我们今天有很大的教育启发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