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N23:孔子的自信

(2016-02-16 10:43:16)
分类: 教师专业成长

N23:孔子的自信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推己及人”“已欲达而达人,己欲立而立人”“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这些做人处事的文化品牌,是人们公认的,也是孔子在两千多年前就“申请注册”的。

虽然孔子坦言自己“述而不作”,但是我们终将无法忘记他在传承这些文化方面的卓越功绩。

为了缔造一个理想的社会,他追溯中华文明的源头和变迁规律,希望“政者正也,希望有真正有修养的人作为各个阶层和行业的管理者领导者,“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一、 文化自信

子畏于匡,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

这个时候的孔子,自信华夏文明的精华,已经尽收自己囊中。如果自己死了,这种文化就会因此灭绝。他不相信华夏文明已经到了灭绝的时候,所以他坚信自己和弟子们也会度过劫难。

我们也可以看出,他对于华夏文明的传承看得比自己的生命更加珍贵。同时,这也是他在生命危急关头给弟子们现身说法上了一课。

当然匡地的这种地方势力后来消失了,因为他们没有优秀文化根基和支撑。

二、 信己德行

    孔子把考量自己德行放在第一位,所以在关键时候,他对自己的德行充满自信。

仰不愧於天,俯不怍于人。对于自己的道德信心圆满,才能拥有真正的自信。

在宋国,当时的宋国大司马无来由扬言要杀死孔子,而且把孔子与弟子讲习礼仪场地的一棵大柳树给砍了。就像今天,好端端的一个团队,无辜受到恐怖组织的恐吓一样。

这个时候,孔子告诉弟子们:“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现在的人,一般是采取什么安保措施,把防恐措施升级到最高规格。当时孔子身边,也有子路樊迟那样的将才勇士,肯定也做相应的部署,但是孔子依靠的是自己的公正无私。

孔子无忧无惧的与弟子们离开了这里,没有丝毫的慌乱。但也不是固执,他也看到了宋国潜在的危机,没有办法扭转,只有离开。 

这个桓魋终究野心膨胀,因谋反罪被株连九族。

三、驾驭自己

一个真正自信的人,就要会正确评价和驾驭自己。

他说:我不是君子,只不过不是小人而已。

孔子一生中。崇尚仁人君子,被他承道的仁人君子,屈指可数。

当孔子与弟子们栖栖惶惶奔波于路途的时候,有隐士就曾经鼓励他的弟子们:“天下将以夫子为木铎”(即文化引领者)

孔子不轻易把君子仁人荣誉称号给予他人和自己,就是因为人的修养,永远是个动态的没有完结和绝对的过程。

他给自己定下了不可逾越的规矩——“子绝四:勿意勿必勿固勿我”“子不语怪力乱神”。

他珍惜时间,“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他知道“道不可弘人,人可以弘道”,他晚年更坚定了自己的信仰,“韦编三绝”,用生命铸就华夏文明的丰碑,“朝闻道,夕死可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