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22:学练太极拳,更学当老师
(2016-02-15 19:49:42)分类: 教师专业成长 |
N22:学练太极拳,更学当老师
从2007年到2012年,我利用晚上的时间,跟孙承博老师学习太极拳。
与师傅在一起的时间,每天晚上有近两个小时左右,累计也有两三千个小时了。时间一长,又与师傅比较投缘,对于我当教师却有很多启发。
一、 传承文化,目标明确。
与老师交流起来,老师常说,太极拳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所以学习传授太极拳,就是弘扬传统文化。
当时,我也坚持诵读一些经典文化的文章,觉得这种传统武术很有魅力,体质较弱的我也迷恋上了太极拳。
二、不计名利,推己及人。
昆仑广场是个人口流动很大的地方,我们在哪里练拳,常有人找老师“切磋切磋”。每次老师都是抱着切磋而没有争胜负的意思,但是我们可以看出,来人都对老师心悦诚服。
老师常常利用一切机会学拳与人交流,曾师承山大体育系的蒋教授和中华国际太极拳联合会的李老师,曾经与泰安的武协秘书长切磋技艺。
与我们一块学拳的,还有孙师傅以前的两个师兄弟。他的一位师兄告诉我们,孙老师不是天赋最高却是最用功的一个,最后成了他们师兄弟中太极拳练得最好的一个。
师傅教拳不收费,他常说自己有工资经济也比较宽裕,不需要靠这个赚钱。师傅喜欢有这么一帮人,在一起打拳聊天相互交流。我觉得真是那么回事,即参加了这个组织以后,我身心亚健康状态都缓解了不少,不管是工作还是生活都因为练拳注入了新的活力。
三、 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我们这个学拳的群体,各色人等都有:有做厨师的,有退休工人,有干个体的,有一般家庭妇女,有当老师的,有公务员,有在校学生,有一般职工。年龄从七十多岁到十几岁不等,可谓男女老少俱有。
学拳之前,我们一般有个随机交流。内容涉及广泛:工资待遇,管理体制;饮食卫生,医疗保健;尊老爱幼,家庭和睦;拳理拳法,招式技巧;道听途说,八卦新闻。
孙师傅对于个人练拳标准不搞一刀切,年老体弱的,能起到舒筋活血的目的即可;体质好,有功底,就尽量做到招到位;喜欢钻研的,除了讲授基本拳理拳法以外,在懂劲听劲发劲方面上进一步探讨。后来根据学员的兴趣爱好,教授太极刀和太极剑等。
四、 学习师傅,自我反省。
那个时候,我发现自己是所有学拳中掌握最忙的一个。别人用一个月多点的时间,就能学习一套拳,我学一套拳整整用了近一年时间。
记得老师教我一个架势,手把手的教,老师一放手,让我自己做,我就做不出来了。我这个时候,觉得非常不好意思。师傅鼓励我:“每个人都各有短长,不要有什么压力”。想到我常常冲学生发火,埋怨学生不用功,心生惭愧。
我与孙老师谈了自己诵读经典和感悟太极拳的关系,孙老师给予了肯定,讲了一些太极大师对于佛道儒周易医学等方面都有研究,而且对于太极拳有帮助。
我说自己要做“练习太极拳中诵读经典最好的人”,或者“诵读经典中练习太极拳最好的人”。
老师笑了,我们之间交流无话不谈。有时我们天南海北的谈上二三个小时,有时回到家看看表已经十一点多了。后来我在诵读经典和练习太极拳两条腿走路中,确实有很多收获。
每每想起,感念师傅高尚人格。
虽然我们已经没有机会在一起练拳,但是师傅的人格常常激励我更好做人更好做一名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