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15:欲仁而得仁,又焉贪
(2016-02-08 20:12:50)分类: 教师专业成长 |
N15:峰声谁启,《论语》之八
欲仁而得仁,又焉贪
天南地北一群人,在一面“叙事者”旗帜引领下,在金猴来临的这个寒假里,循王老师之引领,学众位老师写作之精华,每天写一篇关于叙事教育的博文,并坚持相互关注评论。
笔者已过知天命之年,却有“老夫聊发少年狂”之状。却也参与其中,每天粘在电脑前五六个小时,且夜以继日苦思冥想,艰难写出一十四篇。
再往后,却是欲罢不能欲进艰难。有时不禁想,这是另一种的贪嗔痴慢分别执着妄想之心。然情不能自已,绕肠三匝,写下此文,与同道共勉!
一、自身如箭
二、争而无争
这次,有一百多老师陪着,还有更多的人呐喊助威,有王老师的引领,有几位老师在台前幕后的的张罗。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每个人写出的博客,就是我们每个人射出的箭。每个老师在这里考量的不仅是文章的质量,考的是有每个老师的精神和信仰,考量的是每个老师无私无畏的付出,考量的是每个老师“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自我雕琢功夫,考量的是自己专业行为的价值和意义。
三、练好内功
我们在写作的时候,用心灵的放大镜,观察审视着我们教育实践教育思考的一丝一毫。我们反复审视我们的理念和文化,我们从古今中外的教育名著中,去提升我们思维的高度深度广度。
我们利用节假日时间,尽量抽空用在读书思考和写作上。很多时候,我们这种研究,根本没有人关注,关注的只是自己。这种关注,也是今天的我对于昨天的我的关注,是站在另外一个视角的我对于过去一个视角的我的关注。是经典书籍中的我和现实中的我的一种交流,我们美其名曰“与大师对话”。时间长了,我常常代言大师,以草根的身份诠释经典。
我们今天所做的工作几乎都是大同小异的,看不出有什么差别。不同的是我们在做这些司空见惯的工作的心态、思想和理念,这些内在的东西,决定了我们未来发展的高度和广度。在同事们眼里,任小艾老师几乎和大家没有什么两样,不同的是任老师在与大家相同或相近的同时,她拥有几乎与她身高一般的一摞读书札记和教育随笔。
四、众人划桨
团队中,我们就有几百人。可喜的是,有些老师不断的加入进来。所有的人都在充满希望的参加这种自我挑战,文化理念的相互借鉴,思路和构想的相互激发;百人团队协作,铸就着我们每个人心中的教育的大厦。每个人都是这个教育大厦不可或缺的一份子,只要你坚持挺住。我们挺住坚持的状态,也成了一种宝贵的精神财富和教育资源。
五、达者达人
王维审老师的文章,不断刊发在各级各类教育报刊,为一线教师呐喊助威送去智慧和精神食粮。要是换成我,就该好好歇歇。可是他千方百计,让参加这个团队的老师,在叙事教育这方面,有了更高更明确的认识,有了参加锻炼和被指导的平台。当然,还有一直默默奉献的整个管理团队。“己欲立而力人,己欲达而达人”。他们正用自己的努力,践行着古今中外仁人志士的美德。
任何一种追求都会是一种贪婪,进入万劫不复的轮回命运。我们通过读写读写提升我们的教育境界和教育智慧,让学生过上更加向善向上的教育生活养成更好的行为习惯,更是一种历事练心和心境的提升。
老子曰:“上仁为之无以为也”。孔子曰:“求仁得仁,又焉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