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种珍宝:永远不离不弃
(2015-09-22 17:12:18)
标签:
历史文化教育 |
分类: 国学 |
有种珍宝:永远不离不弃
——《老 子: 「道 德 经」: 第 四 章》心得
道 冲 , 而 用 之 或 不 盈 。
渊 兮 , 似 万 物 之 宗。锉其兑,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呵!似或存。吾不知其谁之子,象帝之先。
道冲,而用之而不盈,一句话提醒人们,在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世界之外,还有一种宝贵的可供利用的财富,而且这种财富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正如魏书生所说,每个人都有一个辽阔的内心世界。这个辽阔的内心世界在哪里呢?为什么我们常常有一种穷途末路的感觉,即使如孔子这样的圣人也有感觉惶惶如丧家之犬的状况发生。就是我们的智慧或者知识不能感觉到这种财富的存在,更无缘去挖掘这种可以开发出无穷尽的物质精神财富的东西。
一句提醒,超越了两千年的时空。有多少人听不到,或者没有听懂这种提醒。这样的人是可怜悯者,是颠倒妄想着,是怀揣着宝玉四处乞讨的人。古人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千钟粟。很多人不懂这个比喻,于是产生了许多奇怪的想法,或者由于贪心以至于动起了歪念。
书中有道,道中所孕育的财富,远远高贵于世俗人眼中珍贵的黄金。黄金买不来人们渴望的幸福和谐的生活,感悟道而且遵守正道的生活,不仅可以带来生活的富足更能带来人生的种种和谐。颜如玉,会随着时光消逝,然而遵循道的生活,却可以让自己的身心中青春永驻,让一种富有生机的精神和活法让自己的人生在平凡的生活中放射出异样的光彩。千钟粟,可能会变质,遵循道的生活,会让我们即使吃糠咽菜也觉得香甜可口。
道,如同无所不在的虚空一样。宇宙的万事万物充斥其中,其也没有见得把虚空用尽。虚空,不仅没有边际,而且具有很大的包容下。
弥勒佛显示了这样一种境界,无所不包容的境界。弥勒佛,用一种可感的形象,表述了一种心境,一种至高无上的正遍知觉的境界。每个人面对他时,心中都豁然开朗,没有什么放不下的。即使有放不下的,看弥勒佛时间长了,也慢慢受到一种感染和熏修,自己也就学会了快乐和放下。
《诗经》中赞扬具有乐观精神的君子,说这样的人会的最大的福报,类似极了弥勒佛的劝人向善向上。面对弥勒的坐像,即使不顶礼膜拜也心向往之。
我们用虚空来比喻道,实际上就是让我们自己心凭借这个比喻去感悟道。
当我们用放大镜,看到质子中子夸子等微观粒子,研究它们运行生灭的规律的时候,发现道在它们中间。当我们将飞行器发射到外太空,当我们让人造飞船飞向月球探求月球的奥秘的时候,我们发现在人类不完全了解的星球和外太空,也蕴含着无所不在的道。
校园的规划布局有道,地砖的选材铺设和养护有道,冬青的栽种剪裁修理;输电线路的选择和电线杆的类型的选择和安装等都要遵循道。学校文化课程的规划落实要遵循道,每堂课的准备上课的过程和课下师生的拓展延伸活动也要符合道。每个人的吃穿住行,遵循道则会如愿以偿,背离道则会竹篮打水一场空。当我们的情绪思想和身心的种种活动符合道的时候,我们的身心思想和文化是健康愉悦的也是不断得到提升发展的,反之则是背道而驰。
道是深奥的,如同那清泉畔的深渊,是人们喜爱的,是人们的生产生活和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一种东西,却不是人们可以用自己的知觉可以窥测和洞察的。万事万物的发展存在消亡,都与他有关。
他把光明洒向人们的心田,却没有太阳那样的光芒万丈让人的肉眼可以看见。他无坚不摧,却让人感受不到他的锋利和尖锐。他融入纷杂不可析的万事万物之中,却丝毫没有纠结和长绕不清,感到纠结和缠绕不清的是当局者迷的人类自己。他高大伟大,即使宇宙也不能比其更高更广,但是他在一粒尘埃面前并没有妄自尊大的意思。他像一粒尘埃一样,淡化在人们的视野和思想情绪之中。
湛呵,似或存。它如虚空一样透明,让人摸不着也接触不到,似乎感觉不到他的存在。但是他比孕育这个宇宙和万物的上帝更加久长,而且是永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