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吾言之吾心
吾言之吾心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91,388
  • 关注人气:47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眼前有景道不得

(2015-09-18 08:14:58)
标签:

教育

文化

历史

分类: 国学

眼前有景道不得

——《第一则:道可道》一得

: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说法。这种状况,用在对道的表述上最恰当不过了。没法表达,但是它实在是意义重大所以要勉为其难的进行表述。

这种有了种种知识技能等文化的衍生,在纷杂的文化现象中,我们要独具慧眼把握道的本质,从而更好的御道而行,是每个人团体和社会的重要责任之一。

有句话叫铁肩担道义,可见道义不仅不能丢失,而且要用最强有力的方式方法将其贯彻下去。如同树木不能没有根本一样,人类的行为思想情感和认识,都不能偏离道的轨迹,偏离了就要出危险就要坏事情。

《道德经》首篇,就是这样引人入胜的。这种胜境的真正领略者,更要没有私心私欲,更要不着于自己或者他人的私心私欲,这样才能看到更高更深和更广大的所在。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片自己欣赏的胜境,只有不执著于此才能看到更加辽阔和高远的所在。正如一首词所说,“无限风光在险峰”。真正诱人的胜境,是因为有道在其中,如果没有了道的存在,一切的胜境都是水中月镜中花当时就是虚幻的。这眼前的胜境,又是人们所无法言说的,道德经第一则,就是这样拉开了人们认识和诵读感悟“道”的序幕。真正美妙的所在,在文字中,更在每个人心中。

道可道,非常道。首先,道可道中的两个道字,含义不同。前一个道,那是天地大道之本源。后面一个道,是说的意思,是表述的意思。非常道,就是天地人之间的大道,不是人们常说的那样。人们常说的只是一种文字或者口头的表述。比如《道德经》和《论语》等,是陈述天地人伦之间大道的文章,人们也对此口口相传。这只是道的一种表述或是一种心得,并非道本身。正如我们背诵了几句《道德经》或者《论语》,就是自己明白了天地人之间的大道是荒谬的一样。

但是人们可以通过这些经典,去参悟人与宇宙之间的大道。这是这些经典的可贵之处,古人云“文以载道”就是这个道理。中国的传统文化精髓中,渗透了很多这样的大道,我们在诵读和欣赏的时候就会受到一种道德的感召和浸润,这是诵读经典寓教于乐的意义所在。

名可名,非恒名。万事万物,我们在表述的时候,都要给他一个名称,道也是如此。万事万物,都处于变化之中,名称也在不断的变化。道是永恒的,却无法用一个永恒的名称“道”去展现他。

孔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孔子历览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这些传统文化中,洋溢着宇宙人生的大道,为什么孔子还说自己没有问道呢?就是道,是不可以用世俗的名称来称道的。

无名天地之始也,有名天地之母也。道,是无名的。道是无始也无终的。天地的开始与终结,也是在道之中。我们所谓的有名的道,是孕育天地万物以及人类的母亲,即一切的一切都源于此。实际上,也可以说,天地万物以及人类都是孕育道之中,都是道之中所现之物或者精灵。

所以心中着于天地万物以及自身的贪嗔痴满分别执着妄想,就会更多的发现道的奇妙之处。如果心中常有执着,就会只是看到一些表面现象。

    道之本真与道的名称或者称谓,出自于一体,只是称谓上的不同。这就是道的玄妙之处。如果人们能够去除自身的贪嗔痴满分别执着妄想,就会看到更多玄妙的东西。同样诵读经典,人们的心境的高低,决定了从经典中获得“道”的玄妙的多少。“圣人无执,故无失”。我们只有放下自己的执着,才能学到更多的东西;只有不执著于自己的所学,我们才真正体会到宇宙人生中本来具有的大智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