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是学校的灵魂。是学校的最高行政领。校长领导能力的高低,是决定一所学校发展水平、办学效益的关键。而领导能力的高低又取决于校长领导威信如何。因此要办好一所学校最根本的就是要提升校长领导威信。为什么这样讲呢?就其领导的本质而论,领导行为是一种施加心理和行为影响的活动。领导活动是以领导的思想、才能、品德、行为、方法在被领导者身上产生某种心理效应,从而有效地改变和影响他们的情感和行为倾向,使其心理和行为纳入实现目标的轨道。
充分发挥校长的影响力,在于合理地发挥权力影响和非权力影响的作用。其中领导威信是关键。它将增强群体对领导的信任,信赖和拥护,有效地影响群体的心理和行为,激发人们追求成功的工作动机和积极行为,使学校富有活力、朝气和生机。校长领导威信建立途径有哪些呢?
一、位子威信(位子的影响力)
校长是一个学校中令人仰望的那个人,不管是本校的教职员工还是外面的人。他的职位权利,让人们自觉不自觉的这样做。外界了解一个学校,更是看校长怎么说,怎么看,怎么做。可见一个校长的言行举动乃至心态表情,与教师和学生的实际利益与学校的发展至关重要。
我们认为每个教师,不仅要懂得本门课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更要懂得相关的教育哲学。校长职位,决定校长不仅要懂得教育哲学更要懂得领导哲学。换言之,就是明确提出其办学思想,以指导和影响教职工的行为倾向。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学校领导,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上的领导”。
主要表现在校长能够提出合乎时代的国家要求的办学价值观和教育观,并成为创造性教育实践的指导思想。通过办学实践的积累,逐渐形成学校的文化特色。
近几年来,学校得到了家长的充分信赖得到了上级领导的充分肯定,跟校长的角色意识强、领导哲学端正、治校观念新颖分不开。学校的“为教师发展服务,为学生成长准备”的办学理念、“自信自立自律自强”的校训,和“励志博学致和笃行”的文化氛围,形成了“学案导学、小组互助”的创新课堂模式和绿野文学社团、励志操系列活动为主的课外活动模式,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塑造爱岗敬业的教师形象,养成学生言行文明、守纪的习惯,成为办特色学校的强有力基础。
二、能力威信(能力影响力)
校长的素质和修养,对于提高校长的领导威信和管理能力,有着决定性作用。校长只有在政治思想、道德品格、教育事业、进取精神等方面成为全校师生的楷模,才能形成较高的威信。
(一)校长要做教育教学的行家里手。
教学业务上若校长不是行家,是一个平庸之辈,教职工定然不服,有什么威信可言?作为校长,要帮助教职工树立科学的教学思想,指导学校一切教育与教学活动,还要抵制各种违反教育方针、政策、法规的倾向。因此,校长必是教学的行家,要真正姓“教”,而不是姓“官”。无论是自身教学或是教学评论都是行家里手,这样才能使师生心悦诚服。原苏联和日本的学者说:“校长是教师的教师”,从这种意义上讲,才能让师生尊其师,信其道,从而增强校长的领导威信。
(二)校长要做科研创新的先导。
当前教育教学科研、改革是势在必行。特别是新课程的实施,给学校和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与机遇。学校要发展,要办出特色这是必由之路,作为一校之长,必须具备教育科研,教学改革创新的素质,并身体力行做实践探索的领路人,这样才能在老师群体中真正具有威信。
如在课堂教学改革方面,逐步提升完善“三四三”课堂教学模式,以绿野文学社团活动为主阵地,逐步形成校本课程开发的规范化生态化特色化,以励志操活动为主引领文艺体育活动和科技实验活动,让学生尽最大限度的拥有丰富充实新颖的初中学习生活。
三、道德威信(道德影响力)
社会是一个大学校,学校是一个小社会。社会上的赤橙黄绿青蓝紫都会在学校重现。教职工性格各异,禀赋不一,矛盾的发生是不可避免的。怎样和师生建立和谐的情感,以有效地增强校长的威信呢?管理哲学认为,与感情相契相伴而生的威信是领导者的威信之一。
笔者认为一个好教师要有博爱之心,只有具有博爱之心的教师,才能不断的总结经验教训成为教育教学中的出类拔萃者。同样校长要有宽以待人、海纳百川的气概和肚量,只有这样才能激励学校涌现大量优秀特色教师,成为学校发展的重要创造性力量。
具体地概括为四容:一要容人之长:尊才、爱才、用才。二要容人之导:即要善于听取不同意见,求同存异,择善而从。三要容人之过: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作为校长,对教职工的缺点错误,既要教育批评、引导,又要宏度对待。四要容人之忧:由于主客观原因,人的喜怒哀乐憎恶惧等七情时时会发生,对立态度、厌恶情绪、反常现象,甚至出言不逊、侮辱人格的事也难以避免。
作为校长,遇到这类现象,就要宽大为怀、高度克制,从大处着眼,不计个人恩怨。这样才能和教职工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在教职工中建立高尚的人格形象。
没有民主,只有集中,以家长式作风进行学校管理,往往会挫伤教职工积极性发挥,削弱校长的威信。没有集中只有民主,象是一盘散沙,无凝聚力,无向心力,目标难以实现。既有民主,又有集中,才能有自由,有纪律,才能统一意志,才能心情舒畅,才能极大限度地将教职工吸引在校长的旗帜下,充分体现校长的威信。
原则与灵活,又可称“正气”与“和气”,没有“正气”是和稀泥,没有“和气”就会死气,会失去人心。“正气”使人有威严感,和气使人有情意感,两者达到和谐统一,管理才有效。因此校长要加强与教师谈心,使教师感到温暖,得到尊重,这是校长处理工作、解决矛盾、征求意见、教育帮助等的主要途径,有助于校长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汪正中,江 芳,李玉年. 中小学校长的素质. 中小学管理方法与艺术. 第一版 北京:中国档案出版社 1999,(7).
[2] 王德清. 杨 东,领导心理. 管理心理学. 第一版 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 2004,(2).
[3] 曾尧德,宋均平,杨佐仁. 孔子传. 中华百科藏书. 北京:北大青鸟电子出版社.2003,(12).
[4] 萧宗六,贺乐凡. 校长的管理. 中国教育行政学.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2004,(2).
[5] 王德清,么加利. 管理主体的素质要求. 管理哲学. 第一版 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 2004,
[6] 王德清,么加利. 管理主体的核心—领导者. 管理哲学. 第一版 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 2004,
[7] 蔡 汀,王高义,祖 晶,和青年校长谈话 《苏霍姆林斯基选集》第四卷 教育科学出版社
[8] 应俊峰, 胡 伶,夏江峰,名校长成长过程与要素分析. 中小学学校管理. 2005年第五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