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教学原生态
(2015-01-26 16:53:21)
标签:
育儿 |
分类: 教师专业成长 |
回归教学原生态
年终岁尾,新年已经悄悄来临,春天的脚步也近了。回顾一学期来的地理教学,梳理一下自己教育思想理念上的东西,还有学生学习活动中呈现的种种,总结教学活动之得失,更好的迎接新学期的到来。
一、让自己回归心灵的原生态。
几年以前,我总结的自己从事地理教学的激情已经没有了。哀莫大于心死,虽然这样对于自己和学生都不好。但不是我有奉献精神,或者我有怎么样的努力就能怎么改变了的。
从原来的四个班的教学工作量,减为两个,还有原来的部分图书教材的管理工作。这个时候,我有更多的时间,观察我的内心,认识乃至调整我的内心。岁月只会使人衰老,但是却不能让人心衰老,衰老了自己,只是自己的一些不良的习惯情绪心态和念头。静下心来的我,一一清理这些生命中的杂质,让我的心灵因大智慧的降临重新燃起生命之火。让我的心灵之智慧,如同一瓶陈年老酿散发出更醉人的芬芳。其实每个人的生命都应该是如此的,不知什么原因,我们常常丧失了让自己和他人品味这种芬芳的契机。
1、带着这样的心情去备课,我发觉自己是一个小学生。从课本上不断有新的收获,从课堂教学中有收获,从向同事请教中有收获,从与同事集体备课中有收获。
2、过去的经验和成功,已成为浮云或者是一枚过期的船票。不小心会成为一种累赘,如果认真检点,可能一些教学经验成为可回收资源经过提炼后可以利用,有些真的要成为梦幻泡影让自己坚决的抛弃。这个时候,对于过去教学中的成败有了新的认识,对于自己年轻时所谓的正确的错误的心态,也有了更加清醒的看法。一个人不断处在觉悟之中,才是最大的幸福。我明白一个教师职业生命的意义,不是守住过去曾经的虚荣,而是勇敢的去挑战自我挑战教学中每个困难和机遇。
二、让课堂回归学生成长的原生态。
课堂不是实现教师成功的梦想的地方,而是一个让学生激发成长理想的地方,是一个让学生既要学得知识技能学会学习,更要学会对待人生对待生活和学习的地方。
课堂不是自己教学改革实验的天地,而是我们千方百计将自己的教育机智如细无声之春雨挥洒的地方。这里不是要呈现自己有多么完美睿智,而是要让学生感受到更多健康的思想和知识技能和幸福。
如果说课堂一定是教师梦想施展的地方,那么这个教师的梦想就是让学生健康的成长。鉴于自己常常的会有意无意的让考试的指挥棒牵着自己走,我干脆亮出了课堂精神文化和信仰的旗帜。“自律、勤奋、助人”等等美好的字眼,成了我课堂黑板上靓丽的字眼,成了我和学生的课堂活动中一面不倒的旗帜。
我知道自己课堂存在遗憾,有学生游离于课堂活动之外,我力所不能及忍着痛践行着自己的理想。有时我也因为缺乏睿智而走回头路,我会在每天静下心来认真的反省自己,一遍又一遍拷问自己的良知和技能——是不愿意做还是不能,如果是前者我不会原谅自己,如果是后者我会想办法去弥补。在这个过程中,我感受到教学相长,也感受到教育者疲惫中的快乐和欣慰。
三、让学生找回学习的原生态。
很多时候,我们的学习,不是在真正的学习,有时是为了应付考试。我这样写,是我感受到了一种心态。这种状况有我们考试制度上的原因,有学生自身的原因。这种原因,有的是一种惯性,有的是一种后来的浸染。
从学生坐得姿势,到眼神表情和书写的种种状况,当老师的不难发现学生听课时的心态。作为一个优秀的老师,主要要学会引导学生进入一种好的学习心态。知识技能方法的培养很重要,这种学习时的心态和思想情感更加重要。当然二者不是截然分开的,而是有机的融合为一体的。
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这两种状态实际已经分开了,所以老师在课堂是不能不特别的注意和培养学生的心态。通过平时上课时的察言观色,通过课下的了解,通过各种媒体渠道的收集,作为老师尽可能全方位立体的去感知学生,去关注学生心灵深处更加广阔的所在,从而融入其中并有效的对其施加影响,是一个教师的职业生命之所在。
一句鼓励的话语,对于学生闪光点的认可,一句积极热情的评价,对于学生就是老师送去的最好的礼物。年长的老师,没有了年轻老师的青春活力,但是思想中更加深沉的东西,可以通过传统文化中比较凝练的一个词语一句话,传达给学生。这是一种美好心态的传承,是这一种课堂正能量的传承,是一种师生相得益彰的幸福所在,这种幸福跨越年龄时代和一切种种的隔阂,成为生命中最美丽的一种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