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美文赏析家学案(5-10)
(2014-03-12 08:52:33)分类: 教师专业成长 |
励志美文赏析教案5
备课人:
一、赏析篇目《自我激励,扎实前行》
二、赏析目标:
三、赏析重点:看到生活中的真善美让心中充满阳光,看到自身的闪光点增强自信增强前行的勇气和力量。
四、赏析升华:善于自我评价和激励,才能扎实前行
自我激励,扎实前行
一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很多的努力和付出,都是不被人看到或者肯定的,有时甚至要招致误会或者各种各样的阻挠。如果这个时候,丧失自信,选择放弃,常常难以成就。因此学会自我激励和肯定,是最重要的。
铺就成长阶梯
记得有位马拉松冠军,在介绍自己经验时,说了下面一段话,很是发人深思。
他不是选手中最有耐力的,也不是跑的最快的,但是他却是最后胜出的那个人。
40多公里的路程,是对人的体力耐力,也是对人的心态和意志力的考验。一个善于自我调整的人,在这种比赛中无疑占有优势。
很多人,在漫长的比赛中,在体力精力都要耗尽的情况下,几乎是在大脑一片空白的情况下,去跑其中很大的一段路程。这位冠军的荣获者,让自己的整个赛程,都充满了情感思想和情趣。他是怎样做到的呢?
他事先勘察了整个赛程,把整个比赛路程划分成几个路段。然后,他在每块路段上,都找出自己喜爱的风景。所以他整个跑步的过程,不仅是在享受跑步,他比别人更多了一种幸福,就是享受路边的风景。
我们的人生,很像马拉松比赛。
很多人退出,很大原因,不是体力和精力的问题,是意志力和精神的一种崩溃。因为很多疲惫,是一种心灵的疲惫。我们的心灵,也需要及时的补充动力。这位冠军,就是在漫长的高强度运动中,及时让自己心灵充满阳光,充满的期待。这种期待,是比取得冠军更重要的,就是欣赏或者期望欣赏路边的风景。
当我们急功近利的时候,会把许多无用的东西,从自己的思想情感或者头脑中清除,以为这就是轻装上阵。这种清除中,也失去了许多精神的动力和实实在在的正能量。
老子曰:人无弃人,物无弃材。善人,善者之师;不善者,善人之资。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知大迷,是为妙要。
对他人如此,对自己也要如此。相信他人都有成为圣贤的潜质,同样相信自己具有成为圣贤的潜质,并以圣贤的标准要求自己,从点滴小事做起,终将有所成就。
著名的教育家李镇西先生,就有一个圣贤班。李老师把每个学生当成圣贤,并且让每个学生以圣贤的标准要求自己,从点滴小事,从心态情绪言语行为向圣贤看齐。
铭记自己点点滴滴的进步,不是为了向他人炫耀,而是更好的走好人生的每一步。一个不关注自己成长脚印,怎么让自己的人生之路更加扎实呢?学会自我激励,就是让人生每个分分秒秒,都保持扎实前行的姿态。
君子成人之美
为他人和社会服务,并实现人生的最大价值,是走向自我完善和提升的永恒宗旨。
当人们都在关注自身兴趣爱好的同时,不要忘了一个基本的前提,就是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各行各业,都出现一些量化考评细则的时候。一定在关注这些评价的时候,学会自我评价。因为任何外在的评价,都难以涉及自己一切优势和不足,自己才是最了解自己的人。
要做到有自知之明,首先要学会自信,学会自我评价和激励。
有人说,上帝是公平的。
作为一个普通人,就要学会转凡成圣。就是充分利用一切有利或者不利条件,为自己的成长服务。
现在人们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手中摸到什么样的牌不重要,重要的就是不管摸到什么样的牌,都要把这副牌打好。君子成人之美,这个“人”,应当是包括自己在内的所有的人乃至佛说的一切众生。当我们达到这种境界的时候,就是真正的扎实前行。
有人可能会说,当自己的利益与他人发生冲突的时候,自己怎么办?实际上,老子已经解决了这个问题,答案就是“圣人无私,故能成其私”。因为一个处处时时成就他人的人,人们也会千方百计的成就这个利于自己的人。也就是一个不自私自立的人,会获得千百倍的力量帮助自己走向幸福。
导入:从某种意义上讲,我们是在解读“君子成人之美”。如何成就自己?一个成就大写的自己的过程,就是成就他人的过程。。
学生自由阅读。
相互交流学习
1、说说自己是如何成人之美的,在家庭、班级(或团队)或者社会其他场合。
2、说说在成人之美时,遇到的困惑问题或者解决困惑的智慧,让同学讨论或者分享。
方式方法:四人一组,分组讨论。
各组推举一名代表说说大家的见解。教师点评。
五、列举相关的哲理美句(或者名人名言等)
1、送人玫瑰,手留余香。
2、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3、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
六、教学小结
励志美文赏析教案6
备课人:
一、赏析篇目《爱上学习》
二、赏析目标:
3、谦卑而宽广的胸怀,每天拥有一个崭新的自我,是我们爱上学习的重要因素。
三、赏析重点:爱上学习,享受学习,我们朝着这个目标努力。
四、赏析升华:爱上学习,是学会欣赏自己优点的另一种形式
爱上学习
很多人都知道,著名的聋盲人作家海伦凯勒的故事。她是一个聋盲人,他开始学习是异常艰难的。
学习水这个单词的时候,海伦遇到了困难。她从来没有听到过水的声音,也从未见过水的样子。水的单词老是与其他单词混淆。海伦的老师,将海伦领到水龙头跟前,让水缓缓的流到海伦的手心。然后,在她的手心写下“water”这个单词。
流水滑过海伦手心的感觉,让海伦感觉到了学习的喜悦。她记住了这个单词,并开始向更高一个学习层次迈进。在启蒙老师的帮助下,她从一位博士那里用手指触摸口型的办法,学会了发音。就这样,艾伦凯勒,不仅学会了认字,而且学会了发音并与人交流。
当我们觉得英语单词难记,或者是数学公式物理定律实验技能难以掌握的时候,我们想想海伦凯勒,就觉得有海伦凯勒这样的人与我们一块学习,任何学习道路上的艰难险阻,都是可以战胜和克服的。
尊师重道是关键
国将兴,必将尊师而贵傅。一个人的健康成长,更是少不了尊重老师并虚心向老师学习。
当然学校里,给自己上课的老师,是一般意义上的老师。老师,是陪伴我们成长时间最长的人之一。学会与老师相处,学会从老师身上汲取学习的动力,学会从与老师的交流中,感受到一种人格文化魅力,并潜移默化的受到一种正能量的熏陶或影响,是每个优秀的学生所必备的一种能力。
老师们常常讲,课前准备要做好。这种准备,一种是学习用品的准备,一种是复习巩固所学过的知识和预习新知识的准备,还有一种准备,就是提升自身心态的准备,即上课前,保持一种好的情绪念头阳光的心态——与人为善成人之美的心态,以及勤奋进取的状态。
我们不可以片刻间停止向老师学习,或者违背老师的教诲。
古人在这方面总结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如“一字师”,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由此可见,那个陪伴自己成长的老师,就是我们文化课堂上的老师,我们身边一切优秀的人,我们自己心中那个优秀的能自主教育和管理的另一个我。“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人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曾子的至理名言,就是帮助我们实现自我教育和自主管理的。
记录自己成长的点点滴滴,学习他人身上的点点滴滴,让心中那个优秀的我引领我点点滴滴成长。就在这点点滴滴中,我们会发现自己悄然爱上学习。
学习,是优秀的自我徐徐呈现的过程
学之者,不如爱之者;爱之者,不如乐知者。
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的乐趣,需要一种好的心态。
拥有一个谦卑而宽广的心态或者胸怀,能更好的融入学习。
有时,我们感觉学习的疲倦,或者是超负荷了,需要休息或者调解一下。有时是没有理解或者融会贯通学以致用。
有科学家说,我们一般人的大脑利用率只有不足10%。我想这是一个比方,就是说我们每个人在学习方面都有巨大的潜力。从原始人的茹毛饮血刀耕火种,到今天在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中的辉煌成就,人的大脑没有因为巨大的承载而劳累。
每个学习者,都有足够的自信,相信自己会通过学习成为最优秀的自己。并通过点点滴滴的努力,让优秀的自己一点点的呈现。让新鲜的优秀的自己,如一幅美丽神奇独一无二的优秀画卷徐徐展现在人们面前,不是让人非常欣喜的一件事情吗?
导入:学习是成长进步的阶梯,让我们爱上学习,学会欣赏学习的过程,让独一无二优秀的我徐徐展现。
学生自由阅读。
相互交流学习
1、和同学交流自己爱上学习的经验,
2、说说在学习兴趣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上,自己有哪些认识和体会。
方式方法:四人一组,分组讨论。
各组推举一名代表说说大家的见解。教师点评。
五、列举相关的哲理美句(或者名人名言等)
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2、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六、教学小结
励志美文赏析教案7
备课人:
一、赏析篇目《学会面对》
二、赏析目标:
3、我们应该从中找到想到什么,如何调整提升自己和我们的环境文化
三、赏析重点:高文化考试成绩遮掩下的个人文化素养缺失。
四、赏析升华:认真领会并落实陶行知的“千教万教教做真人,千学万学学得真知”
学会面对
复旦大学学生林森浩投毒杀死舍友议案,有了一审判决。人们纷纷议论,通过网络查找。大学生杀人案,或者因为出于嫉妒怨恨,或者因为舍友的歧视,或者源于同学的取笑。
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学历越来越高的大学生,如何面对人生中遇到的种种问题和挫折。这些问题,有环境文化方面的,有自身心理和人文素养方面的。
就在昨天晚上,我们几个喜欢打太极拳的拳友,谈到这个问题。其中有位好爽的拳友,这样说:林森浩的问题,是性格内向。其实两个人,没有什么大不了的矛盾和仇恨。如果他性格开朗一些,说道说道,一切都烟云消散,不会酿成惨祸。
我也是一个性格内向的人,如果在几年以前,我非常同意拳友的观点。现在我却有自己的想法:性格内向,不是酿成惨祸的原因,而且“不吃亏”的文化环境。现在从家庭到社会,都有一种“不吃亏”文化。传统文化中的“吃亏是福”,在这种貌似公平公正的文化背景下被扫荡。
老子所说的“福兮祸之所伏,祸兮福所倚”,由于人们的急功近利,不为人们认可。浅层次的粗俗且庸俗的文化,蔓延了自性深处那份被荒废的心田。
根据微博中的信息,林森浩在遇到别人不理解,或者鄙视自己的时候不知如何更好的面对。实际上,孔子在两千多年前,就有了定论:“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别人不了解自己,不要生气,更不用说去报复别人。传统文化中,有“唾面自干”的典故。翻开一部《忍经》,我们会看到众多古圣先贤的高风亮节。
古圣先贤们,在遇到危险的时候,是尽量避免受到伤害。遇到别人不理解自己轻视自己,而是从自身找原因,努力提升自身素质,真正做到有作为,让事实帮助自己改变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和态度。
再看那些被伤害的同学,我们惋惜他们年轻的生命的时候,也要从中汲取经验教训。如果这些同学,真正做到孔子所说的那样:不患人不知己,患不知人也。如果他们真正看到林森浩们性格上的弱点和文化上的不足,也一定不会自以为是的让林森们浩感觉出来,而是积极帮助林森浩们提升完善自己的性格。
那些九泉下的受害者,肯定早就明白了这样的道理。重要的是活着的人们,应该引以为戒。“祸福无门,唯业自招”,善哉此言!
导入:修养是一个渐渐浸润的过程,是起心动念言语造作不断完善提升,传统文化精髓,为我们提供了很多宝贵的经验。林森浩,这个高材生,从10个月监禁生活中,有幸阅读了传统文化中的内容,并有了让人欣喜的觉悟。如果这些书籍,林森浩能早些读到早些成为生命中的一种文化力量,这样的悲剧就不会发生。希望这样的悲剧不再重演,我们每个老师、家长和孩子,都应该努力一下,这样的经典著作,只要我们愿意就可以读到且受益。“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我们真该好好的引以为戒!
学生自由阅读。
相互交流学习
1、如何与同学或者他人相处
2、如何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方式方法:四人一组,分组讨论。
各组推举一名代表说说大家的见解。教师点评。
五、列举相关的哲理美句(或者名人名言等)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不患人不知己,患不知人
六、教学小结
励志美文赏析教案8
备课人:
一、赏析篇目《自尊自信做好自己》
二、赏析目标:
3、让良好的思维习惯,成为不断净化提升自我的支持软件我们应该从中找到想到什么,如何调整提升自己和我们的环境文化
三、赏析重点:心灵行为的净化和提升,不可或缺
四、赏析升华:人生的最大意义,就是提升自我,并帮助别人找到提升自我的快乐。
自尊自信做好自己
记得有人说过,人生最可悲的事情,就是想着别人该干什么,该怎么干,或者想些自己今天将来,根本不可能办到的事情,而忽略了自己能够干好或者不断完善的事情。因为这样的人,不仅失去的是今天,还有自己的未来或者明天。
譬如,一株狗尾巴花,一定要开出硕大的牡丹花。因为常常感到不如意,所以常常生活在怨天尤人中。再者,就是一朵牡丹花,却偏偏想让自己像腊梅一样在寒冬腊月里开放并放出清香,结果自己灿烂绽放的时候,还是充满了沮丧和落魄。
我想这种人生,之所以变得平庸,就在于自己的不自信。狗尾巴花,有狗尾巴花的骄傲。著名诗人白居易所写的歌颂野草顽强生命力的诗歌,赞美的就是狗尾巴花家族的兄弟姊妹们。诗句非常美:“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牡丹,没有腊梅傲冰雪斗严寒的雄姿,却有历经贫寒默默坚守的淡定。《牡丹之歌》,是这样赞美牡丹的:“有人说你富贵,谁知道你曾经历尽贫寒。”
学会欣赏自己,做最好的自己;学会尊重别人,让别人成为尊重自己的人;学会尊重所有的人,让所有的人都成为尊重自己的人。
朝着这个方向努力,只要我们尽力了,我们就是一个独一无二的优秀的人,就是一个大写的值得人尊敬的人,就是让我们美丽生命渐次绽放的人。
诵读经典改善思维
有人说过,语言是人心灵的窗口。从一个人的谈吐中,我们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心灵世界。也有人说,眼睛是心灵的窗口。从眼神中,观察一个人,没有从语言交流中来的便捷。
一个有华丽语言的人,可能有不完善的内心;但是有一个宽广谦卑心胸的人,一定有质朴而适当的言语。
记得著名的教育记者陶继新先生说过,通过诵读《论语》、《道德经》、《易传》等文化经典,改善了自己的话语系统。这种话语系统,包括文字的和语言交流两个方面的。
复旦大学高材生林森浩同学,在因为投毒致舍友失去生命,被拘禁。他在近10个月的拘禁生涯中,大量的阅读了传统文化经典,改善了自己的思维。他讲,如果现在遇到过去的情况,不会那样的冲动。我相信,这是真的。
真正的负责是慎独
明白了道理,才能完成一种心灵的救赎。不管是生是死,如果一个人活在糊糊涂涂的状态中,真真的是枉自来人世间走一遭啊!
记得有位贪官在临行前的最后话语是,他是不幸的,因为比他贪污罪行更大的人,还稳坐在自己的官位上。我们不排除这位贪官话语的真实性,但是他没有认识到做人的道理。每个人活着,首要的是管好自己。自己触犯了国法,受到应有的处罚,就是罪有应得。一个对自己负责的人,不仅要奉公守法,及时在没有法律道德约束的情况下,也要做到慎独这才是真正的对自己负责任。
导入:做好力所能及的事情,诵读经典提升心灵的广度和高度,学会慎独,就是学会为自己负全部责任。
学生自由阅读。
相互交流学习
1、做好简单的事情,做好力所能及的事情
2、做到慎独
3、重在自我净化和提升
方式方法:四人一组,分组讨论。
各组推举一名代表说说大家的见解。教师点评。
五、列举相关的哲理美句(或者名人名言等)
1、外不欺人,内不欺心
2、自尊者尊人。
六、教学小结
励志美文赏析教案9
备课人:
一、赏析篇目《诵读对我们的影响有多大》
二、赏析目标:
3、诵读的影响,是日积月累的;一曝十寒的诵读,作用不大。
三、赏析重点:亲近什么样的图书,决定了我们向往的心灵高度
四、赏析升华:诵读的过程,是一个心灵相互交流的过程,也是一个水乳交融的过程。
诵读对我们的影响有多大
要让人们诵读经典,就要拿出实例让人们看到读经的好处。在这个信息时代,什么都需要佐证。读经,也不外如此。我看到一些初中学生,劝他们读些名人传记之类的书。他们读言情侦破武打漫画较多,我觉得还是读经较好。读经的重要性必要性和方式方法内容,不是三言五语能说清楚的,于是有了这篇文章。
众说纷纭话读经
几年来,我都兼任学校的图书管理员。在图书阅览室里,领略了一些师生读书的故事。结合于一些读者的接触,读书不外以下几种类型:
1、一种读者,阅读层次较高。一般阅读的书籍,是哲学层面上的经典著作。通过阅读,他们的自我教育管理能力,有明显提升。
2、阅读与专业或者所学科目有关的书籍,在阅读过程中,拓展了视野和知识面。
3、阅读与自己兴趣爱好有关的书籍,如军事、历史、文学、书画等
4、阅读一般的励志小说,名人传记等。
5、阅读言情武打侦破小说。
6、阅读心理学佛学经典。
记得,陶继新老师与一位曾在曲阜师范学院工作的同事见面。老同事,惊异陶老师二十年来的巨大变化。陶老师说得益于读书,这位同事说自己一直也在阅读,而且都是在阅读一些精品美文。
经典美文阅读比较容易,但是没有经典的哲理高度和丰富广博的内涵。阅读经典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节省时间,就是提升阅读效率。但是阅读经典,渐入佳境,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阅读一部精品文集,用几天就可以读完或者读透;阅读《论语》等经典,却需要几年的时间,才能有透彻的了解并开始慢慢渐入佳境。
但是有人也举出这样的例子,就是过去的文化人为了考试,几乎对于文化经典,都能大段大段的背诵。但是真正在做人素养上很高的,也是寥寥可数。如秦桧蔡京等,都是饱学之士,却也干出了令人不齿的丑行。
自信信他缘经典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倡导知行合一。读经者,最好是做出榜样,即自己的学习生活工作等,是他人所敬佩的。那么他的现身说法,就有说服力和感染力。如陶继新老师等,他用自己做新闻记者、做《山东教育》总编辑的经历和业绩说话,就产生很大的感召力。很多听过他有关诵读经典的报告后,都跃跃欲试,或者本人亲自读或者带着孩子一块阅读。
我阅读经典,也有十几年了。曾经犹豫过,也是受了陶老师的影响才一如既往的坚持下来的。
我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方面的表现,很平庸,不足以做人师。即使有心向他人宣传阅读经典的好处,但是缺乏说服力和影响力。因为有人很快会举例证明,自己或者他人不用诵读经典,就比我现在的状况好的多了。
有时,我发现那些没有读过《论语》等的人,他们的行为,却是与经典上所说的暗暗相合。这些正是他们所以优秀的关键所在,我更加佩服经典的文化魅力。因为人们这样说,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就是因为它道出了人人心中有的真善美所在。由于种种机缘,这些经典,已经变成了很多人的起心动念言语造作的标准。我的刚刚能诵读,还没有变成起心动念言语造作的行动,所以即使熟读成诵,又怎么敢在他人前面自夸呢?
面对着种种的一切,我更加坚定了诵读经典的念头,因为我在生活中,看到了很多老师。有这些活生生的感同身受的老师,我一定将诵读经典提升自我进行到底。
导入:读经并践行,是自我提升的阶梯。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让读经如虎添翼。
学生自由阅读。
相互交流学习
1、交流经典语句,对自己生活学习等的支撑作用
2、经典诵读,在改善内心方面的积极作用
3、经典如何改善与人交往,提升团队协作能力
方式方法:四人一组,分组讨论。
各组推举一名代表说说大家的见解。教师点评。
五、列举相关的哲理美句(或者名人名言等)
1、躬自厚而薄责于人
2、不患人不知己,患己无以知。
六、教学小结
励志美文赏析教案10
备课人:
一、赏析篇目《诵读的境界与传承》
二、赏析目标:
三、赏析重点:让诵读成为成长的阶梯
四、赏析升华:诵读的过程,就是一个反省净化和提升的过程
诵读的境界与传承
诵读的三境界
诵读,就是熟读成诵。真正的经典,只有在熟读成诵的时候,我们才会实现文字般若,关照般若和实相般若的渐次提升。文字般若,就是突破具体文字的界限,看到文字背后所蕴含的哲理。观照般若,就是反观自身,与经典对话与大师交流,为自身智慧能力得到渐次呈现奠定基础。实相般若,就是一个自身素养全面提升完善的过程。
在经典诵读中,古人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经验。或者围绕一句几句,仔细玩味,犹如座右铭。比如:诸恶无作,众善奉行。要践行这一句,一切万事大吉。
还有些古今中外的文化人,通过大量的抄读和背诵,让经典慢慢的内化,成为自己写作语言交流和自省的重要文化积淀。
还有一种,就是经典,已经成为了一种自觉行动。比如:推己及人,成人之美等等。很多人都到了不用说的程度,犹如吃饭穿衣一样,成了一种无意识的自觉行动。这样的人,在诵读经典中,看到自身闪光点,增强自信,更加自觉积极对照经典查缺补漏。
诵读只是一个入门,还谈不上登堂入室。
诵读的最终意义,在于传承。传承的,有文字般若,有关照般若,有实相般若。诵读的内容,千千万万人都一样;文字般若、关照般若和实相般若,人与人则千差万别。
传经典文字,有网络和印刷等渠道。现代的传承,更多的是一些文字般若、关照般若和实相般若层面上的解读和体会。
传承的质量,与诵读经典者自身的修养有很大的关系。自身修养成就越大,他所传承的内容,流通的价值越高越大。
孔子的话:“不患人不知己,患己无以知”,大概指的就是这个意思。换句话说,每个人都是一部经典。孔子曰:友直友谅友多闻,是益者三友。与益友相处,犹如诵读经典,浸润时间越长,受益越大。“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说明了其中的道理。
在传承中弘扬
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朱熹,编著《论语》,是对经典的一种弘扬。因为有《论语》这部书的推广,孔子以后的人,都受到这部经典的影响。他们都有一个学习《论语》,提升自己,弘扬经典的过程。
读过《论语》的人,数以亿计。这些人,都在各自的家庭岗位和社会交往文化交流圈中,起到了传承经典的作用。《论语》如此,像《道德经》等其他经典也如此。广义的经典,指一切优秀的传统文化知识。
生物科技、信息技术科技,新材料技术科技等等自然科学,都有相应的经典文化,正是对这些经典文化的传承,才有了高新技术的革命,才有了个性化产品的迅速诞生。
道无所不在,一切的文化中,都承载着道,但是没有人文经典易于发现,没有人文经典给人们带来的教益更加明确直接。对于一个初学者,阅读人文经典,也就具有更大的意义。
经典犹如阳光,普照万物。地球上的万物,沐浴阳光,得以生长,开花结果。人类的弘扬人文经典,有些类似万物对于阳光作用的拓展和延伸。
导入:深入的探讨读书的作用,辩证全面发展的看待读书,科学的读书,更是为读书真正成为人类进步的阶梯。
学生自由阅读。
相互交流学习
1、自己所达到的诵读境界
2、三种诵读境界的关系
3、自己是如何传承经典的
方式方法:四人一组,分组讨论。
各组推举一名代表说说大家的见解。教师点评。
五、列举相关的哲理美句(或者名人名言等)
1、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2、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3、腹有诗书气自华
4、与好书相伴,徜徉幸福人生
六、教学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