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独门绝招破难点,妙趣横生乐其间【原创】(转载)

(2012-08-02 09:31:02)
标签:

杂谈

分类: 教师专业成长
独门绝招破难点,妙趣横生乐其间【原创】

邹平县魏桥实验学校    赵惠生    2012年7月30日 17:53

赵国瑞于12-7-30 19:24推荐“纲要字符,纲要图示”犹如独门秘笈,破解难题。好理解、易操作、真精彩。推荐。
马成恩于12-7-30 20:53推荐“纲要字符”和“纲要图示”两种判别方法,实用性强,值得推广。
崔艳霞于12-7-31 10:56推荐并加20分奇思妙想,小方法大用途,推荐学习。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地球的面貌”中关于东经与西经的判读、东半球与西半球的判读、地球自转方向的判读、南半球三大洋的判读、等高线地图中山脊与山谷的判读等对于初学地理的七年级新生来说,既难学又枯燥,为了切实让学生正确识别和判读,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我创造出了“纲要字符”和“纲要图示”两种判别方法,经过实践,效果甚佳。

一、 东经与西经的判读

判定经度与纬度,是初一新生经常要做的地理判读之一,在标注有度数的经纬网中,纬度很容易分辨,只要知道北极或南极的方位,就可以较快地确定图中纬线的度数是北纬还是南纬,而对于图中经线的度数,学生往往分不清是东经还是西经。我启发学生用“纲要字符”这种非常简化、准确的判定方法。纲要字符如下:

 

                           

                            

                           

                           

       左大西         →右大东

                           

                           

                           

                           

 

这个方法巧妙利用了“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说法,只加了一个字:“大”,学生很容易记住。利用它就可以轻而易举的判定南北纬与东西经:“在经纬网中,度数往上越大就是北纬,往下越大就是南纬;度数往左越大就是西经,往右越大就是东经”。如果在一个图中东经与西经同时存在,用此法便能定准属于东经的那一部分和属于西经的那一部分。假如碰到北极标注在下方的情景时,只要把图倒过来,再按照以上的方法判断就可以了。不妨让学生试一试。

二、 东西半球的判读

在地球仪上,是很容易找出某个地方是东半球还是西半球的,但如果没有地球仪,又将如何判定它在哪个半球呢?南北半球好判断,度数是北纬的就在北半球,度数是南纬的就在南半球,然而,东西半球的判定则较有难度,学生经常判断失误,准确率往往下降,原因就是学生对地球经纬网的空间想象不足,容易混淆位置。针对这一点,我把复杂的空间位置演变成了“纲要图示”,如下图所示。图中长线(长一点能看清楚)代表东西半球的分界线20W——160E,还有确定东西经度的分界线0°——180°线。图形非常简单,学生几笔就能画出来,而且便于记忆。

在判别时,先将纲要图示随手画出,把东西半球分界线画长一点即可。比如题目给出某地的经度是15W,在东半球还是西半球?仅凭想象,位置易混淆,那么用了这个纲要图示后,就能很直观的确定:15W虽然属于西经,但从图中一眼就可以看出在东半球。又如,170E在东半球还是西半球?通过纲要图示很快就会得知在西半球。再如,某地经度为0 °,在东半球还是西半球?通过纲要图示很明显的看出在东半球。纲要图示如下:

http://file2.qlteacher.com/cz2012/images/upload/2012/07/30/%E4%B8%9C%E8%A5%BF%E5%8D%8A%E7%90%83(2012-7-30.174316.097).jpg

 

三、地球自转方向的判读

北极上空看地球的自转和南极上空看自转,按照时针方向来说是不一样的,北极上空是逆时针,而南极上空则是顺时针,也就是教师经常让学生熟记的“北逆南顺”,但是时间一长,就有的学生说反了,变成了“南逆北顺”,怎么办?如何才能让学生永远的记牢?针对这一个现象,我探索从另类的角度,通过画纲要字符,去解决这一问题,办法是:北极的代表符号是N ,南极的代表符号是S ,按照NS的书写顺序各画一个圈,得到两个方向,这两个方向就是从北极、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的方向,一个是逆时针,一个是顺时针。用这样的纲要字符来判断地球自转方向,不但准确无误,而且能达到永久记忆。纲要字符如下:

http://file2.qlteacher.com/cz2012/images/upload/2012/07/30/%E8%87%AA%E8%BD%AC%E6%96%B9%E5%90%91(2012-7-30.174439.806).jpg

四、南半球三大洋的判读

南半球可以说是水半球,分布着三大洋,分别是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如果从南极上空看地球,三大洋不容易区分,特别是在没有标注其他大洲名称或者大洲轮廓不明显,甚至少画上一个大洲或者除南极洲外其他大洲一个也没有的情况时,都给判读带来了不便,学生往往把三大洋的方位搞错。为解决学生判别难的问题,我通过仔细观察,加上丰富的想象,发现了一个极好的辨别方法:南极洲的样子简直太像一个“公章”了,凑巧的是,这个“公章”的大圆头正好对准一个大洋,盖了一个印——“印度洋”三个字,也就是说,南极洲轮廓宽大的一侧正对着的就肯定是印度洋,然后,再用幽默趣味的 “印太大”理解方式,按照顺时针(从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方向)就可以依次确定准印度洋、太平洋、大西洋。纲要字符如下:

                               

也可以凭借形象记忆的优势,让学生记住纲要图示:南极洲就是“公章”,盖了个“印”——印度洋,再通过“印太大”顺时针确定太平洋和大西洋。纲要图示如下:

http://file2.qlteacher.com/cz2012/images/upload/2012/07/30/%E5%8D%B0%E5%A4%AA%E5%A4%A7.jpg

五、等高线山脊与山谷的判读

曲曲折折的等高线,时常让初学者感到困惑,特别是山脊与山谷,较难区分,往往误将山谷看成山脊,把山脊看成山谷。在读图判别时,启发学生用纲要字符的形式,根据山脊与山谷的海拔走势特点,把复杂的道理简化成寥寥几字的纲要字符:

                        

     

 

“脊低凸”的意思是:如果海拔低的地方等高线往外凸出,那么就是山脊。这三个字跟“记地图”谐音,很好记。利用这三个字就可以准确地判读哪个地方是山脊,哪个地方是山谷。例题:图1和图2分别表示的是山脊还是山谷?

http://file2.qlteacher.com/cz2012/images/upload/2012/07/30/%E7%AD%89%E9%AB%98%E7%BA%BF(2012-7-30.174740.938).jpg

在图1中,海拔低的地方,等高线往外凸出,根据“脊低凸”,可以准确断定图1 的地形肯定是山脊;在图2中,由于等高线往外凸出的地方海拔高,不符合“脊低凸”,所以,图2 所示的地形不是山脊,而是山谷。

有了纲要字符和纲要图示这两种判别方法,一来让判读准确无误,二来能增强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让地理课堂充满神奇、充满乐趣,这是新课程所倡导的。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只要善于发现和创造,一切难点就会迎刃而解,地理教学就会异彩纷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