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位置的学习不要枯燥(转载)

标签:
杂谈 |
分类: 教师专业成长 |
在区域地理学习中,掌握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是地理学习的重要一环,是培养地理思维的先决条件。地理位置包括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半球位置等方面。地理事物的地理位置在很大程度上就决定了地理事物的很多特点。比如:非洲约3/4的面积位于热带,因而气候就具有普遍暖热的特点;亚欧大陆广阔的内陆地区远离海洋,因而中年降水稀少。所以在地位置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可以打破教材的束缚把部分知识有机而灵活地调整一下,让学生带着问题去了解和学习,而不再只是单调枯燥的记忆。
下面我以东南亚为例,来介绍我对地理位置教学的落实情况:
第一步:整体感知
展示东南亚政区图,让学生了解东南亚的范围。
展示世界地图,整体感知东南亚在世界的位置
第二步:具体分析
1.为什么东南亚是世界上重要的热带经济作物产地?
纬度位置
让学生在地图上描出诸如北回归线、赤道等重要的纬线,以确定纬度位置
思考:纬度位置对该地区气候的影响
得知东南亚的气候类型:以热带季风气候、热带雨林气候为主
2.为什么新加坡的经济发展如此迅速?
海陆位置
用图示的办法,让学生自己描述东南亚的海陆位置,“东南亚位于亚洲与大洋洲、太平洋与印度洋的十字路口”
思考:东南亚的“十字路口”位置,对其经济发展有什么样的影响?
3.为什么东南亚多火山地震?
地壳板块位置
从图中可知,东南亚位于哪几大板块交界处?结合地壳板块理论推断东南亚会有哪些自然灾害?
以上内容,不当之处敬请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