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转载)
(2012-08-02 14:11:00)
标签:
杂谈 |
分类: 思想品德课教学 |
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张 巍
“回归生活”是此次课程改革中各门课程的共同追求,也是思想品德课程的基本理念。新颁布的课程标准鲜明地指出其基本任务和核心是“帮助学生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做负责任的公民。”也就是说:学生的思想品德要“从生活中来”,并最终要“到生活中去”,这也是我们本次新课程的最大亮点。
所谓“从生活中来”,是指我们所要解决的问题都是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学生成长的过程中;问题既然来源于生活,就要放在生活中尤其要放在学生成长的生活中去解决。因此,道德观点、理论和要求不能再是课堂的先入呈现和教师的硬性灌输,而是要寓于教学的过程中,寓于创设的生活化情境中,寓于师生心神交流的互动和对生活的体验、感悟中,去碰撞学生的心灵,在潜移默化中内化、升华。
而“到生活中去”,则是指学生需要过一种什么样的生活,过得怎么样。显而易见,其内涵是不同于“从生活中来”的“生活”。这就要求教学的立意要高远,不能止于课堂,更不能“纸上谈兵”于课堂,而是促使学生将内化的知识和道理转化为自己的精神信仰和人生追求,以指导、引领自己的生活。这恰恰是课标所赋予思想品德课程的独特使命。
因此,“回归生活”意味着思想品德课教学决不能局限于“从生活中来”,更不能将道德知识概念化、孤立化,而应努力追求“到生活中去”,服务于学生品德发展的需要,服务于学生过有道德生活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