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有法宝,何愁识天下(转载)
(2012-08-02 09:23:28)
标签:
杂谈 |
分类: 教师专业成长 |
区域地理的学习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占有很大的比重,案例式学习针对区域地理的学习非常有帮助,如果学生能够通过某个案例的学习,掌握一套学习区域地理的方法,可以说是一劳永逸。何乐而不为呢?就以东南亚为例,谈谈我的看法。
学习一个区域首先要了解他的自然地理情况:
1、地理位置。出示东南亚在世界地图中的相对位置图,再加上该区域具体的经纬网图,通过读图学习,让学生明白可以从半球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三方面来描述一个区域的地理位置。对于东南亚而言,还要出示马六甲航线示意图,引领学生理解东南亚“十字路口” 的重要地理位置。
2、地形、地势、河流情况。出示东南亚中南半岛地形图,让学生在图中找到相关的河流,观察一下这些河流的流向,进一步追问,这些河流的流向你是根据什么判断出的?地势北高南低,那么河流就应该自北向南流。在此总结出:根据地形的分布特点,可以归纳出地势的高低起伏状况,知道了地势的特点,就可以根据地势的特点判断出河流的流向。当然也可以根据河流的流向判断出地势特点。这个规律适用于各个区域地理的学习。
3、气候。出示东南亚的气候直方图,让学生了解气候特点的同时,带领学生分析该气候形成的原因。跟所处的地理位置有必然的联系。典型的热带气候又直接影响了东南亚的农业生产。可见一个区域气候的形成跟地理位置有必然的联系,而气候特点又会影响河流的水文情况,影响农业生产,影响人口的分布。总之个自然因素之间是相互关联的,这个联系要指导学生掌握好。
4、自然资源。由“新马泰”旅游引入,出示一组东南亚的图片,让学生了解东南亚的旅游资源。当然有的区域除了旅游资源,还有丰富的矿产资源,水能资源等。自然资源对一个区域的经济发展、工业布局都有重要影响。
学习一个区域要了解他的人文地理特征。
1、农业。湿热的气候条件,使东南亚成为世界重要的热带经济作物的生产基地。农业特点的形成跟国土面积大小、气候特点、灌溉水源的情况、机械化水平等都有很大关系。
2、工业。工业的布局情况跟自然资源、消费市场的关系。
3、人口、城市的分布。人口的分布跟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水源等自然因素都有很大关系。
通过教师的认真指导,特别是读图学习的指导,让学生掌握了学习区域地理的一般方法,只要真正掌握了这个方法,会分析地理要素之间的联系,就初步具备了分析区域地理问题的能力,可以举一反三,何愁学不好区域地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