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文化引领,创新发展

(2011-03-17 13:39:26)
标签:

杂谈

淄川区昆仑中学校长  许修军< xmlnamespace prefix ="o" ns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我校是市科技创新先进单位,也是市学校文化建设先进单位。我们把文化建设工作纳入学校总体发展规划,以文化引领推动学校创新发展。 借此机会,抛砖引玉,以期与各位同仁共勉。

一、提炼精神文化,引领学校发展

学校要发展就必须有自己的核心文化,只有先进的、切合实际的学校文化,才能凝聚人心,引领广大师生建设和谐校园,保证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多年来,学校就一贯坚持“为教师发展服务,为学生成长准备”的办学理念,坚信没有积极追求上进的老师,就培养不出积极追求上进的学生,学校必须为教师的专业发展创造条件,引领教师投入到自身发展中来。学校必须为教师的发展创造一切便利条件,就是说学校必须突出“服务”意识,为教师服务,为学生服务。

1.让校风成为师生们的内心诉求和自觉行动。学校校风“励志、博学、至和、笃行”的具体含义是:励志——有志者事竟成,每个人必须树立自己的志向;博学——每个人要实现自己的目标,必须博闻强识;至和——做人要心态平和,积极上进,团结友爱,和谐共处;笃行——人贵在有恒,做任何事情,只要不折不扣的坚持下去,就一定会取得成功。

2.领导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校长要做先进文化的倡导者和践行者,为广大教师作出表率。在此基础上,学校提出“领导干部修养十条”,细化对领导干部的要求,使学校领导干部在课堂教学、班级管理、教育科研等学校工作的各个方面和环节以身作则,事事起到模范带动作用。

3.个性文化促进班级建设。先进的班级文化建设,是学生健康快乐成长的不竭动力。学校政教处 、团总支和文学社团,充分发挥自身的职能,开展为学生喜爱的各种文体活动。先后开展了“感恩演讲比赛”和“读书演讲比赛”等等,让学生学会感恩,学会读书,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从每日一更新的班主任寄语到“班规”、“班训”、“组训”的建立,让学生不管是在校园、走廊还是教室里都被一种积极向上的文化(标语或师生书画作品)氛围感染和激励着。

二、注重物质文化,保障学校发展

农村学校条件差,设施落后,想要保持强进的发展势头,必须确保资金发挥最大效益,经集体研究,学校确定了物质文化发展思路,即先改善教学条件,再改善办公条件,然后改善环境条件。这一思路得到了广大教师的一致认可,并逐步落实。

1.改善教学条件。首先利用暑假,更换了教学楼破旧的门窗,修正了地面,粉刷了内外墙壁,改善了教学环境;其次,更新多媒体设备,为所有班级配置了大屏幕液晶投影,更换了实物展台和微机,实现了“班班通”,改善了教学设施。

2.改善办公条件。在改善办公条件方面,注重倾斜于教学一线的班主任,班主任工作“苦累难险重”。学校首先为班主任更新了微机,让班主任通过昆仑教育信息网,建立班级博客和家校联系网页,方便了班主任的学习进修和创新德育工作。通过定期的班主任培训和班主任论坛、主题班会评比活动,充分发挥班主任工作在教育一线的引领作用。每个教师人手一机,保证了广大教职工,及时通过网络了解对教育教学有用的信息,为提高自己的课堂教育教学水平提供了可靠的物质保障。

3.改善环境条件。墙壁走廊文化促进环境育人。让墙壁“说话”,以无声处育人。学校以“让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让每一堵墙壁都为学生的发展服务”为目标,建设了崭新的墙壁文化。

五栋教学办公实验大楼,依次被命名为“博学楼”、“扬帆楼”、“创新楼”、“精勤楼”和“奋飞楼”等。教学楼的命名,也被赋予了具体深刻的文化内涵。“扬帆楼”,小字注解:“要想改变世界,首先改变自己”。蕴含了只有从我做起,才能真正在世界这个更大的海洋中扬帆远航!“创新楼”,小字注解:“创新是成功之父,实践是成功之母”。激励师生,要想成功就要大胆创新,勇于实践,不断探索。“精勤楼”,小字注解:“细节决定成败,态度决定行动”。提醒大家要想获得成功,就要从小事做起,把细节做好,态度决定一切,没有良好的做事态度,事情还是做不好的。

楼梯和走廊墙壁两侧,是以科学家、思想家和文化名人典故为主题的精美图片和文字片段,做到一层一主题、年级各不同的文化要求。教学楼一楼两侧楼梯墙壁和文化广场宣传长廊上,还悬挂着各种安全常识介绍,如防震、防溺水、交通饮食安全等。我们的多功能实验室、餐厅也进行了相应的文化建设,整个学校显示出了较高的文化层次。

4、尽最大可能提高教师的福利待遇,让教师有一个比较满意的生活条件。学校通过建设高标准的学生食堂、改善住宿条件等,让老师们对于学校从生活上有一种归属感。当然由于条件所限,我们在这方面的举措还有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但是我们努力通过自己力所能及的工作让每位在昆仑中学工作的教师,找到一种“家”的感觉,并使广大教师努力为学校这个大家庭献计献策。物质文化条件的改善,实现教师“分的来、留得住、干得好”保证了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持续发展。

     三、完善制度文化,促进学校发展

完善的制度,明确的要求,是广大教师行动的指南,也是一切行为的底线,制度无疑对教师具有很大的约束力,是学校统一协调管理的根本保证。

开学初,学校把相应的管理制度形成草稿,印发到广大教师手中,广泛征求意见,通过教师讨论认可,再形成初稿,最后经办公会审议,形成试行稿试行。根据试行情况,广泛征求意见,一学期再修订一次,使其逐步适合老师要求。每项制度的制定都要经过多次反复修订,充分尊重教师意愿,体现更多数教师的要求。这样形成的制度,尊重了教师的主人翁地位,容易被大家接受,既有利于制度的完善,也保证了制度的贯彻落实。未雨绸缪,建立健全学校各项规章制度,成为学校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实现了由人管人向制度管人的转变。例如《教师工作评价办法》,不仅包括对每位教师德、勤、绩、能的评价,也对教学工作、教辅工作、艺体工作等不同岗位进行评价。学校逐步健全《班主任工作评价办法》、《级部工作评价办法》、《教研工作评价办法》等规章制度,坚持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做事有评价,逐步形成了“学校一盘棋,人人有动力,个个有担子”的良好格局。

规范学生管理制度,促进学生健康快乐成长。学校先后完善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办法》、《三好、优干、优秀团员评选办法》、《学生成长档案规范》等规章,进一步规范学生行为,调动学生积极性。新生入校,政教处、团总支,定期组织开展学“规范”知识竞赛等活动,让学生明确学校的规章制度,规范自己的日常行为,逐步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

四、创新教学文化,推动学校发展

我校是淄博市首批生本实验学校,学校以实施生本实验为契机,不断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积极探索课堂改革的有效途径,形成了“学案引领,小组合作”为主要内容的“三四三”生本教育教学模式,为打造高效课堂奠定了基础。

    生本教育以“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为原则,我们提倡多角度、全方位的给学生搭建展示的平台。让学生尽可能多的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互相交流,促进学习,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自主地、高兴地学他们喜欢的东西,做他们喜欢的事,让厌学变成乐学,让被动听课变成主动自主的听课,更有效的培养了学生的合作和创新精神。学校通过评选“明星小组”、“明星发言人”、“合作之星”等形式,调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积极性。

    所谓的“三四三”教学模式,即学案包括预习案、导学案、练习案三部分;教学包括自主学习、展示交流、教师点拨、练习巩固四部分;课堂时间控制为预习交流不少于三分之一、教师讲解不多于三分之一、学生练习不少于三分之一。既发挥学案的引领作用,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实现“一帮一,兵教兵”小组合作探究学习。

五、引导师生文化,促进学校发展。

让阅读提升师生文化底蕴。学校利用一切机会,促进教师读书活动。不管是青年节,还是妇女节,年轻教师们收到的礼物中,常常有一本自己喜爱的教育读物;学校还为每位教师订阅一种报刊,让教师的教育思想,紧扣时代的发展。学校定期举办班主任论坛和教师博文大赛,引领教师把学习理论和实践相结合,逐渐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

校园广播之声,不仅播放校园快讯、美文欣赏、生活小常识、精美的音乐和歌曲的欣赏,更是一种教育思想和理念的传播。

《绿野》特色彰显传统。学校绿野文学社编辑出版的《绿野》,成了师生提高自己文学修养和展示自己文化素养的平台,慢慢滋养着师生积极向上的文化气质。绿野文学社始终以“繁荣校园文化,丰富第二课堂,开展语文读写活动,发现培养文化新人”为宗旨,广泛开展作品交流、讲座和编发社刊活动。积极并稳妥的开展了阅读实验课教学,促进学校的校本教研向纵深发展。

在教师教的方面,提倡教师做一名“特色教师”,在课堂教学方面充分发挥自身的特长。有的教师长于阅读分析,有的教师长于作文指导,有的教师长于课件制作,有的教师长于板书板图,有的教师长于教具的制作和改良,有的教师长于书面或者语言表达,……学校积极发掘教师身上的特色文化,用教师的文化特色带动学生的创新发展。

例如学校的几位理化生老师,根据自己的特长分别带起了几个科技创新实验小组,在淄博市组织的科技创新比赛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学校也因此被评为市科技创新先进单位。这一科技创新活动,得到学校、家长和社会各方面的支持。有两名同学被评为淄博市少年科技院小院士,这也是淄川区唯一的两名市少年科技学院院士。这一成绩的取得,也为学校的各项教育实践创新活动起到了振奋人心鼓舞士气的作用。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以“办一流学校、育创新人才”为目标,坚持“文化引领,创新发展”这一基本思路,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为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和人文保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