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对各种灾害事件的反思
一、未雨绸缪
在十一月下旬和十二月初,淄博市博山和昆仑两地,发生了几次比较频繁的矿震,当然同时伴随着小型的地震。恰好,我负责《人防和民防教育知识读本》的教学工作。我有着一种沉重的责任感,如果我们的师生没有足够的地震防护知识,我难辞其咎。我欣慰的看到,我们以防震为主的安全教育工作在扎扎实实的开展着。
学校领导利用班主任会和全体教师会,对班主任乃至全体教职工的防震减灾知识全员培训。这样班主任可以利用主题班会,给学生普及相关的知识;教师可以利用所掌握的知识和实践技能在地震来临之时,成功的组织指挥学生疏散。
实际演练提高技能,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学校组织学生进行了十几次防震演练,并对于每次演练进行总结并查找问题。从教师、学生的思想意识到各个环节中动作的规范都做出了具体的要求。但是学校在演练过程中,还发现疏散时学生的不同心态和具体动作中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学校与淄川区自然灾害应急指挥部取得联系。密切关注昆仑地区的山东地震局和自然灾害应急指挥部会把相关的信息,第一时间传输到学校领导的电话和手机上。另外学校还请教专家帮助师生分析了地震和矿震的区别联系,分析了学校各种新旧建筑的抗震能力,做到了认识到位,内心摒除不必要的惊慌。教学楼内,漆刷或者粘贴了各种科学规范的疏散性标志,保障师生在地震到来后的疏散中不至于造成混乱。另外反复讲练了地震震动时和疏散途中,突然跌倒时的瞬间防护动作要领。看到这一切,我感到了一种欣慰。
二、教训惨痛
2005年3月31日,江苏省金坛市城南小学教师,52岁的殷雪梅面对飞驰而来的汽车,用尽平生的力气将被惊呆在车前的6位学生推开,学生得救了,她却牺牲了。2005年4月28日下午,江苏省泗洪县界集镇中心幼儿园教师裴昌彩因救护幼儿园小朋友杨月被撞倒在手扶拖拉机旁,不省人事。
我们在感叹两位教师无私无畏,舍己救人的同时,不免感到遗憾:都是危险到来的时候,我们的孩子或者浑然不觉或者惊慌失措。如果再有类似的事故发生,还会有第三个、第四个“殷雪梅”冲上去。一个幼儿园小朋友、六个小学生的生命是珍贵的,老师的生命同样珍贵。
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中小学生每年意外伤害事故死亡人数在万人以上,平均每天有一个班的孩子因意外伤害事故死于非命。这是惊人的惨痛的事实。
三、自我保护
有些事故,如乘车、坐船出事故,房屋倒塌,公共场所突然灾害等应由社会有关部门、学校努力预防,有些事故则应教育孩子学会自我保护。
进行自我保护教育的内容很多,教师、家长应从实际出发,在生活中随时进行教育。要多给孩子讲实例,加深孩子印象。讲自我保护方法要简明、具体,有操作性。教孩子学会自我保护,绝不是小事一桩。一旦出事,后悔就晚了。
在印度洋海啸灾难中,有一位值得敬佩的英国小姑娘,她叫蒂莉·史密斯,当年才10岁。海啸来袭时,她正在泰国普吉的海滩上玩耍。史密斯回忆当时的情景说:“我正在沙滩上玩,突然发觉海水变得有些古怪。海面上出现了不少的气泡,潮水也突然退了下去。我感觉可能会有海啸发生,就告诉了妈妈。”
路透社表示,在和家人一起前往泰国度假之前,蒂莉在学校里曾经参加过一个地理科学兴趣项目,研究水下剧烈地震所造成的巨大海啸。没想到在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竟然在度假时用上了。因此就在海边其他游客对潮水突然退去,将船只和海鱼纷纷留在沙滩感到不解的时候,蒂莉却认出了海啸来袭的危险预兆。
在听到自己学生的救人之举之后,蒂莉的老师安德鲁·卡尼非常高兴,连声赞扬学生的反应敏锐。他说:“蒂莉是一个聪明,而且头脑冷静的孩子……这真是不可思议的巧合,我们在圣诞节两周前刚刚在课上讲过这种类型的海啸。”
四、扪心自问
面对血的教训和灾难突然降临以后的不同表现,我们不尽深思:是我们的自我防护教育开展得不够,还是孩子们早已经对我们的说教感到麻木,或者仅仅是流于形式。现在面对防不胜防的安全隐患,学校除了进行安全教育之外,还与学生及其家长签订了《安全目标责任书》,条目很清晰,内容很完备。当老师、孩子和家长在责任书上签上自己名字的时候,是否清楚地考虑过,当灾难突然降临的时候,自己是否有足够的预警能力和防范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