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让自己拥有一个好的心态和性格

(2010-09-03 18:42:20)
标签:

杂谈

 

 

昨天晚上,与朋友聊天的时候,突然议论到政治低能儿这个概念。于是许多的人,如岳飞、吴起、伍子胥、于谦等等诸多的过去的英雄人物,在刹那间归到了这个范畴离去。没有归入的譬如孔子、孙武、张良等等,不过我忽然觉得社会教育常常是在倡导人们学习那些英勇赴死的人们,譬如哪个人在工作岗位上以身殉职了。这是让我感到反感的,特别是作为弱势群体的我。好在社会在进步,提出了可持续发展,譬如说是小孩或者说是未成年人在遇到危险的时候,不能再去徒然牺牲的见义勇为了,而是要及时采取一些力所能及又能保护自己的见义勇为办法。

今天早晨,听中央台的百家讲坛,说得明朝名臣系列,正好说到于谦。在听于谦的故事时候,我感到十分的别扭。就是于谦在救国救民的时候,一步步的把自己送上了绞架。这是大明王朝时的救世主,但是他终于成了大明王朝的死刑犯。在百家讲坛上,我也看到了抗倭英雄戚继光也有类似的悲剧命运,晚年的孤独凄凉。这也许让我们更加反思,怎样寻求一种幸福,一种家国并不矛盾的幸福。好在这是历史,历史已经如烟云散去,留下的只是传说和人们对于是非曲直的评说。这样的娓娓道来的评说中,让我们的情感随着悲情英雄的命运而起伏,于是我们就有了继续想听下去和看下去的渴望,这是演讲者的技巧和艺术。就这样,我不知不觉的对于中央台的百家讲坛上瘾了。

于谦是一个级别不高的官员,但是他在大敌当前,与戚继光一样,担负起了救国安邦的重任。于谦作为一个文官,他出色的指挥了京城保卫战。他在战役部署,训练军队,完善军队编制等方面都做出了突出的成绩,并不逊色于一个出色的武官。当然后来清朝的曾国藩,同样是一个文官,做了一个出色的军事统帅,起到了那个时候打仗出身的著名的军事将领起不到的作用。在这里再次印证了,中国的传统文化里面,包含了政治军事经济等多方面的知识和学问,如果你真正成了一个传统文化的佼佼者,那么你就是一个了不起的比较全面的人才了。这件事情,也启示我走出以前的为了写作的阅读宗旨,更加广泛的涉猎中国优秀文化的方方面面。奇怪的是,我感觉这两个明朝的一文一武的官员,都是成功战胜不可一世的敌人的典范,而且他们的身上,都闪烁着孙武军事思想的光辉,而且不仅仅局限于这一点,也就是他们都是集传统文化于大成的人物了。

昨天在随便翻看报纸的时候,发现这样一句名言,就是一个伟大的人与一个庸庸碌碌的人的区别在于,伟人即使在逆境中也是快乐的。这也从一个方面印证了孔子的“贫而乐,富而好礼”才是真正的君子的名言。因为一个人在贫困或者艰难的时候,他还是快乐的,如果这个人不是脑子有毛病的话,就是他的内心有着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在支撑着自己。这种精神力,随着事物的不断向前发展,就会转化成一种动力,最终慢慢的改变这个人自身和他周围环境乃至这个人的命运。佛陀能够在无奈的痛苦面前,拈花一笑,这是一种无上的定力,在这种微笑中,他会看到种种可喜的转机和意想不到的希望正在等待着自己。

看到这些文字的时候,大家似乎感到了一种别扭,就是我写的文字似乎前言不搭后语。因为我在看讲坛栏目的时候,演讲者提到了这些问题的出现,都是于谦的性格不好造成的,譬如说他太较真,而且说话不能注意场合。这些人一个最大的特点,在考虑问题的时候,没有考虑他们自己的生存和发展问题。这是孔子和孙武张良等人,所不屑的。这些人,就像是魅力的美丽的昙花一样,只是存在于瞬间。也许是他们太美了,这个世界真的无法容下他们。或者说这种昙花,没有仙人掌那样的顽强生长的智慧,他们的生命的价值,只是向世人展示一种美丽,或者就是为了完成某个历史使命似的。我很欣赏他们的个性,但我不想完全做他们那样的人,即使想我也没有他们那样的能力。就像很大的大科学家和大政治家都很欣赏佛陀的哲学一样,但是他们不是某种意义上的佛教信徒。

当一个人处于顺境的时候,保持一个好的性格和心境好说。譬如一个人处于天时地利人和万事具备的情况下,只要保持一个好的性格垂拱而治就行了。但是当一个人处于一种饥寒交迫,喊天不应叫地不灵的时候,如何保持一种好的性格呢?周文王在这个方面做得比较出色,他给我们的启示:

一、坚持正道。俗话说,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在我们穷困的时候,一定要保持一种坚定的道德操守。有这样句话,就是“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我想这种青云之志,就是利国利民的有利于自身发展同时建功立业的志向。

二、大丈夫,能伸能屈。在这一点上,周文王做得比较好。自己虽然拥有了商纣王统治下的大半个江山,但是他仍然是恭顺有加。什么名利都不要去计较,什么委屈和牢骚也不要去发作。前些日子看《演讲与口才》,上面说了孔子教育弟子要学会对待“三季人”。有人,你永远不要希图同他理论有个什么结果。人的见识是有区别的,真理或者说是美好的东西不是人人都能接受的。只要自己尽心尽力了,就行了。当你真正有所作为的时代或者时机到来的时候,你得有所准备,有足够的能力把一切做好。

三、《易经》告诉我们生存和发展的智慧。周文王与他所缔造的王朝,在中国历史上延续了最多的时间,我想这与周王朝的文化和制度建设上的卓越成就有关。当我烦恼的时候,但我迷茫的时候,当我感到步入一种困境的时候,当我感到无法作出一种选择和决断的时候,我都会向《易经》请教智慧。《易经》不会直接告诉我应该怎么做,但是他会启示我用科学的方法和角度去思考。《易经》会调动我头脑中所有的知识经验和智慧,去作出一种分析判断和决定。我看过六爻卦之后,常常感到心情气爽,身上感到增添了一种力量,头脑变得更加好使了。有句古话,就是“山难移,性难改”。我想那是没有受到《易经》文化的熏陶的缘故,“易”者,易也。怎么能说不能改呢?天地都能变,作为万物灵长的人类的心灵或者性格怎么不能改变呢?所以,我们每个人,都要对于让自己拥有一个好的心态和性格有信心,而且要对于自己的能力和命运的把握有信心,这就要我们不放弃读好书,要我们不放弃向优秀的人学习。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