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让学生学会关心别人,就要让学生学会让别人分享自己的劳动和智慧(苏霍姆林斯基)。
学生不会学习,我们要教给他方法。仅仅会学习是不够的,还要有与人合作的精神和战胜困难的意志力以及持之一恒的精神,这就需要学生在学习中渗透自己的情感,感受到知识和能力为自己赢得自尊和荣誉。
杜廊口的学生在教学条件教差的条件下,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我想就得益于这一点。
我为了做到这一点,我在实验并推广了“描画图佐耶复习法”:先让学生跟着老师学,然后让学生在自己的作业本上描画,后来搞了优秀作业展评。根据学生能自己学会,教师就不要多讲(或者指导),我让准备得比较充分的同学来黑板上描画图并填注和分析(相当于到黑板前面引领同学复习)。
直接说让某个同学来黑板上给大家讲,谁也不会上来,因为中国传统文化影响下的孩子,还不是太喜欢锋芒毕露的。
小组合作力量大
经验告诉我,学生在初三这个年龄段,集体荣誉感还是非常强的。我把全班四十多个同学,按照座次分成八个小组,平均4——6个人一组,展开小组之间的学习竞赛。
学习优异的同学上去展示自己,不会因为只为了自己而怵头或者半途而废,会得到同组学生的激励;同一小组学习差一点的同学,也感到代表本组到黑板前面的同学是在为自己的小组争荣誉,不会感到老师的冷落,同时羡慕这些学生,因为他们具备相应的知识和能力,赢得了同小组和全班同学的尊重。
完善规则促提高
我把黑板平均分成四块,最先准备好的四个小组,可以推选一个学生上来板图并写出相关的重点问题,基本准确、完整,这个同学为本小组赢得五颗星。其他小组的同学如果能补充一个疏漏的问题,就为本小组赢得一颗星,如果学生深钻细研,为本小组赢得三两颗星也不是什么难事。这样不管黑板前面的板演的四个同学还是在下面找错的八个小组的同学,都积极行动起来。
我用这种方法,还调动了学生课下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为了赢得下一轮的比赛,同学们当然要积极备战。
遵循公平、公正、公开和互相学习促进的原则,同学们对这种学习活动提出了新的建议,譬如由刚开始的看着书本和笔记本在黑板上画图填图写问题倒什么也不能带,同学们自觉地提高了对复习的要求。在同学的建议下,我不断的修改和完善学习制度,如本小组如果发现在上面板演的同学有疏漏,可以推举一个同学作补充,避免了混乱,也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自己反省和自我完善的机会。
课堂上同学们的好的建议及时被采纳,事实上又调动了全体同学管理自己的能力,真正让学生做自己的主人公。看着黑板前的同学认真的板图,仔细的思考问题,并把问题一个个在图上或者图形的周围罗列出来,我禁不住要偷着乐。
黑板前的四个同学作了我要做的事情,再看下面的同学,几十双眼睛,简直是被无数根看不见的绳子栓到黑板上,一眨都不眨的。虽然黑板上有的同学写的没有老师写的条理性强,但却很吸引同学的眼球。最后,八个小组的同学都负责找疏漏,把找出的疏漏,让一个同学负责整理下来写到一张纸上。
下课了,同学们还意犹未尽,我攥着一张张纸条走出教室。走不多远,我忍不住展开来看,看到的是一个个惊喜:教书十几年来没有注意的一些问题,让这些孩子提到了。
我把这个好消息告诉同事,同事说:“只要你方法对头,学生的学习潜力是有的。”
淄博市淄川区昆仑中学(255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