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雪中的记忆

(2007-12-10 12:35:59)
标签:

杂谈

 

我踩着路上厚厚的积雪,怀揣着一份《淄博晚报》,听着脚下“咯吱咯吱”的声响,心中涌起一份莫名的感动。关于《淄博晚报》上发表的散文《山路》的有关记忆,在我的记忆中弥漫开来,并最终植根在我心灵的沃土上。

发表《山路》,是《淄博晚报》在漫长的冬季送给我的一份珍贵的礼物。那是一个很冷冬天,我在有着暖气的屋子里一遍遍的整理着我的灵感的碎片。那时,我更深刻的理解了“冷静”这个词语——客观的说,在寒冷的季节,我更能静下心来思考一些问题。说是碎片,是记在烟盒纸上的一些文字的片断,这些文字的片断是在秋天写成的。晚秋,我陪父亲到山坡上的庄稼地里干活,父亲到高粱地里打药,让我在地头等他。望着近处熟悉不过的走了十几年的山路,想着年近近古稀的父亲和已过而立之年的自己所走过的人生之路,突然有了一种要写下些文字的冲动。十几年来,因为生存而劳作,曾经无数次的在这条山路上穿梭,联想到十几年来自己工作和生活中的风风雨雨,于是有了一种灵感,这种灵感借助山路这种意像得以表达。“不错!”这是一位同事看过后的评价,这位同事比我年长,平时很少关注文字的。我珍视他的评价,如同珍视我心灵上的那份感悟。我的这份珍视被《淄博晚报》肯定了,也就更加难忘。

北方的雪并不常见,有雪的日子我总觉的是上苍在给每个挚爱着生活和艺术的人们以启示。那纷纷扬扬、飘飘洒洒的雪花,本身就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充塞天地之间的大文章。我总以为自己的灵感,也得益于天地间的这种灵气。春天的氤氲,夏天的狂风骤雨,秋天的层林尽染,冬天的雪花纷飞,总是让我浮想联翩。曾经多次给我指导的一位老师曾告诉我,要学会读两本书——一本是文字书,一本是社会。因为“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皆文章”。特别是对于这飞舞的雪花,我有一种很深的情感,如同面对奔腾的黄河、长江,如同面对激越、雄壮的安塞腰鼓。对于社会这本书,已过不惑之年的我,也已经有了许多的感悟,于是就有了关于《山路》的创作。

在一个弥漫着雪花的粉妆玉砌的世界,我怀抱着发表了《山路》的《淄博晚报》。那一天,我被安排到县城参与统一阅卷,同时还有一个甜蜜蜜的打算——顺便买一份当天的《淄博晚报》,编辑通过邮箱通知我,我前几天反复修改润色多次投寄的散文《山路》,就发表在当天的《淄博晚报》上。单位里虽然有这份报纸,但是很多人喜欢看,我又怎好自己保存起来呢?

上午是紧张的阅卷。因为心底的这份喜悦,本来枯燥乏味的阅卷也被一种喜悦和激动的心情笼罩着。中午匆匆的吃了几个蒸包,便踏着路上厚厚的积雪和雪泥找寻《淄博晚报》。出来校门,我就在对门的中医院门口看到一个报摊,怀着激动地心情跑过去一问,结果早已经卖光了,卖报的老大爷反而奇怪我这么晚了还去买。我的心咯噔一下,撒腿向其他的地方找去。结果在县城的一隅买到了,为此我在雪地里几乎转遍了半个县城,走了有一个半小时。捧着散发着油墨香的《淄博晚报》,看着脚下的散乱的脚印,我的心又沉浸在《山路》的语言和意境之中。机缘巧合,这一天正好是我母亲的生日,也是我阳历的生日。母亲是家里唯一一个不识字的人,辛苦劳累了一辈子。我呢是我们一家两代人中念书最多的一个,而且之后又是一直在学校工作。回顾母亲劳碌一生,想到我天天和书本打交道。于是我想:我和母亲正是在用不同的方式阐释着人生之路,这条路崎岖坎坷,需要我们付出辛劳、智慧和乐观,然后我们才能领略到更美丽的人生风光。在这个粉妆玉砌的世界中行走,感受着冬天太阳的温暖,心里洋溢着成功的喜悦,我心中突然涌出一种莫名的感动,更确切的说是一种感恩,这是《淄博晚报》赐给我的。

《淄博晚报》上发表我的文章极少,因此她在我心中就像那个在水一方的“伊人”。每一次发表,都如同一次心神的交汇。我在《淄博晚报》发表的文章,在众多的写家眼里不值一提,但于我却是如数家珍:《鲁山恋》、《送女儿去军训》、《耙甘岭》、《虎头山》等。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文学艺术的执著追求,是联结我与《淄博晚报》情缘的红线。特别是那个地上有着厚厚积雪的冬天,深深的留在我得记忆里。这种记忆,由于我的“永不抛弃,永不放弃”,在我心灵的一片沃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门外侯着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