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缕清风

(2007-11-08 12:00:05)
标签:

杂谈

 

老子如一缕清风活在我的心中。他骑一头青牛出函谷关西去。他是周朝末年的一位史官。他比孔子年长,孔子曾经向他请教过礼。有人却说,他生活在战国时期,比孔子小许多。他的身世就是一个迷,像一缕清风一样不可捉摸。

    让人心仪的一缕清风。如果要我说,我愿意相信后者。孔子所编辑的《诗经》,以及孔子弟子编辑的《论语》,都没有《道德经》更有文采。81篇,五千言,汪洋恣肆的。篇篇起转承合,文质兼美(比喻、排比、夸张、拟人、顶针甚至押韵等比比皆是),没有重复邋遢之嫌。这,足以让他在文学领域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史官们有文采的很多,如司马迁、司马光等,老子当属有文字记载的第一位。

    用心聆听着两千多年前的老子悉心教诲,如同一缕清风吹过。在一个夏秋之交的夜晚,我站在楼区附近的广场中央,遥望茫茫夜空,星汉灿烂。耳畔是一支连一支古今中外的舞曲——居民区附近的人们自发的组织起来在这里自娱自乐。如果你仔细观察这里的舞者,很难登大雅之堂,但是他们的热情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我却是“泊焉未兆,若婴儿未咳”,一任旁边的众人“若春登台,若飨于太牢”。无德无才的我,正凭籍《道德经》中的只言片语,自我反省。

    像一缕清风一样的一个谜。一个洞悉历史、现实的史官,他为什么要出走,而且是向着荒凉的所在。商朝的伯夷、叔齐,曾因为痛惜商纣王的无道而又不愿意接受周朝取而代之的现实,逃到深山老林中,不食周粟而死。用老子的观点,两人都是轻死,即求生之厚者也。他们对商王朝寄予了太多的厚望,以致于不惜搭上自己的性命,是为不道。老子如果不走,留下来。他将面对一个烂摊子:周王朝衰败(名存实亡),诸侯争霸。已经没有人对他所欣赏的道感兴趣:“上士闻道,堇能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是啊,高山流水几知音!他留下来,即使他的道“能顺万物之自然,而弗敢为。”他只有顺其自然。应该说,此时他的道不被人欣赏,更不实用。那离开函谷关西去的,应该是道。“德者,道亦德之;失者,道亦失之。”这也许是对离开函谷关西去的的最好的注解。

    失望与希望并存的一缕清风。骑着青牛的老子要去哪里呢?去偏僻的荒野,如同周朝的先祖弃,顺天而行,拓荒耕作不息,衍生出一个新的部落种族。如同西方在洪荒中被诺亚方舟解救的人们,去寻找新的橄榄绿。上帝用洪亮的声音说道:自从伊甸园中的亚当和夏娃,在所谓的智慧之蛇的盅惑下,偷吃了智慧树上的果实,你们就永远不能再回到伊甸园了!老子也深有感触的说“前知者,道之华,而愚之首也”,老子对所谓的智者,是有些看法的,“智者弗言,言者弗智”,用今天的说法是“免开尊口”。我们明显的感觉到老子比上帝仁慈多了,只要我们不受所谓的智者的盅惑,伊甸园仍然会存在。上帝很严厉的告戒我们:人类来到人间,就是来赎前世的罪孽;老子很和善的告诉我们:只要我们不背弃道,就会在人世间找到我们各自的福祉。

    一缕清风中的慈爱与呵护。老子的道和上帝是等同的,但是老子分明要比上帝留下了更多的教诲。81则,五千字,字字句句是为我们着想。文中既讲为人处世、谋求发展,又讲治国安邦、天下大同。让《道德经》的文字浸润心岸,你在感受到一种睿智的同时,也能体会到一种无与伦比的亲情。你会感受到父母般对你的安危、祸福、生存、发展等的深深的关注和百般呵护。

    被《道德经》浸润过的我,感到了疲惫,同时感到心神的无比清爽。不管是我,是《道德经》,还是这样一个晚上,都如同一缕清风,要归入我的梦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