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关注写作过程,以人为本

(2007-09-13 16:00:17)
标签:

杂谈

 在学习写作的过程中,师生共同遇到的问题就是,下了不少力,作文成绩却不见提高。在这个时候,特别是老师,不能有半点的急躁。我采取的具体措施是:

树立自信。写出满意的作品,不管是著名的作家还是初学写作的学生都是心向往之——虽然,他们的标准差异很大。大文豪苏东坡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不过我在教学生作文的时候,这样给学生解释:只要你喜欢阅读、写作,那么你就是“妙手”。我以自己当学生时候怵头写作,现在有多篇文章发表的实例激励同学们。至于“偶得之”,指的是一种“机遇”或“灵感”。用思维学理论揭示:“机遇”或“灵感” 是人脑所具有的一种复杂的一种心理功能,是人类在高度亢奋中信息纷呈并相互沟通所造成的那种最活跃的、最佳的‘思维态势’。”我常常提醒学生,人的大脑开发利用率只在5%左右,在写作方面只要自己热爱、肯努力,就一定能出现奇迹。

无为而无不为。现在的学生作文,一般是以练习话题作文为主。一个最大特点就是,不仅有要求,而且有很巧妙的写作提示语。不少的老师有自己的话题作文题库,这样免去了命题和一般性的指导之劳苦。有了这个便利,在我执教的作文课上,完全由学生自己审题并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完成。这样有利于学生在相对安静的状态下,很快进入“高度亢奋中信息纷呈并相互沟通所造成的那种最活跃的、最佳的‘思维态势’”。即使有的学生达不到理想的状态,也要朝这个方向努力。

平等对待,分类指导。在学生写作的过程中,教师以一种平等的状态,开始构思,并以一种适当的方式(例如在黑板上板书)激励、提示那些思路上有困难的学生。这时,如果学生都很快进入写作状态,教师可以利用自身的便利条件,巡视或者批阅作文。观察学生写作上的个性特征:思路的快慢、语言表达是否流畅,语段组织是否合理,文章结构是否巧妙,会不会刻画细节,语句是否有文采能否与要表达的主旨相得益彰。这些,都是指导学生作文的第一手资料。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我采取了分类指导的办法:有的同学思路比较好,但是语言繁琐,我在为其精心修改后,帮助他们出主意想办法——课下背诵一些自己喜欢的诗词,体会诗歌语言的凝炼和较强的表现力。他们这样做了,我花在修改上的时间少了。有的同学,喜欢《泰戈尔抒情诗选》,写的作文抒情意味浓,缺少叙事成份,我在肯定他的情感描写细腻的同时,鼓励他多学习一些有关叙事情节的描写,尽量把要抒发的情感融入典型事例的叙述中。

学会从生活中提炼素材。教师在指导学生从课文、优秀作文中学习写作的同时,要让学生学会从生活中搜集提炼素材。一次,我和学生一起到淄川第二社会实践活动基地。学生是第一次参加这样的活动,又是远离父母,很兴奋。于是,我让学生写出每天的见闻、实践活动和感受。学生写后交上来,大多都像流水帐。我精心批改后,建议学生学习课文中的有关文段,写好细节。一周的基地生活结束后,我把学生写得比较成功的文段,编成《基地生活撷趣》,印发给所有的同学。让学生从自己的成功中感悟写作方法,从周围同学的成功中获得启迪。

淘尽黄沙始得金。学生不是生活在真空中,他们幼小的心灵中也有困惑、迷茫和杂质。帮助他们拂去心灵上的灰尘,让他们真正感受到生活的阳光和温暖,写出好的作文其实并不难。为此,我在初二下学期,每周坚持为学生从《意林》和《快乐心情》等杂志上寻找“心灵的鸡汤”(100——300字的短文)——针对学生流露出来的心灵和思想上的问题,可谓对症下药。回顾一学期以来为学生抄写的55篇短文,可以分为“自尊自信”、“与人为善”“成功智慧”和“美在心灵”等几个主题。随着这些短文,一篇篇的出现在学生的笔记本上,学生心中的一个个疙瘩,被悄悄的解开了:对爱唠叨的父母多了一份理解;面

对同学之间的摩擦,多了一份宽容;针对长远利益和眼前利益的冲突,学会了选择;在困难、挫折和烦恼中,学会了如何找回自信快乐和成功。这样的读写,实现了作文和做人的双赢。仅一篇话题作文《我因此而美丽》(在课堂上用40分钟的时间完成),就涌现了大量文质兼美的作文,一百一十五篇当堂作文中,有十几篇在校报《绿野》上刊登,发表的作文占到所有学生作文篇数的八分之一。通过这件事,我更清楚地认识到,学生本身就是一座写作和教育的富矿,我们要善于挖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