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纸质媒体发表 |
课堂教学中,搞好对学生的教育管理和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是相辅相成的,教书和育人是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作为一名教师,按照新课程标准要求,充分利用课程资源,巧妙的利用课程资源来教育和管理学生,把育人与教书有机结合起来,创建和谐课堂,则事半功倍。这就需要教师具备好的口才和教育机智。下面是自己在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几个实例,或许会对大家有所启迪。
寓要求于祝愿
2007年中考改革,初三进行史地生三科升学考试(原来是在初四时考)。我当时正担任初三语文课的教学工作,由于学校缺地理老师,原来教过地理的我临危受命。虽说原来教过,但这一级学生用的是新教材我并没有教过,而且已经开学两个月,复习时间较紧,复习进度相对较快,加上学生各科的学习负担比较重,师生都容易产生畏难情绪或者过于紧张。
在复习亚洲一部分内容时遇到类似的情况,同学们只是一味的做题,题又比较多,这样可能会导致这样的后果:做得快的同学,不能把零碎的知识点穿起来;做得慢的同学会溺于题海。我深深懂得真正高效率的学习,是有积极情感参与的学习,于是我想到了《亚洲雄风》这首歌的歌词,因为这歌词里既有诗意化了的地理知识,又给人一种自信和勇气。于是,我学习《亚洲雄风》歌词的写法,诌了几句,要给学生打打气。想好以后,我说,同学们请注意,我向正在认真复习的同学说一下我对大家的美好祝愿。同学们都感到很惊喜,我微笑充满激情的说:希望同学们像喜马拉雅山那样自信,高高昂起头颅;像长江一样不遗余力,一泻千里;希望同学们拥有西西伯利亚平原一样宽广的胸怀;希望同学们像贝加尔湖那样深沉而富有涵养。
在听的过程中,有的同学笑了。看到大部分同学眼睛一亮,我知道目的达到了。
因为我的祝愿里,提到了课堂上需要复习识记的地理知识,更主要的里面包含了对学生学习的要求:自信、勤奋、沉着,不怕困难和挫折。这样的祝愿语,因为融入了学生学习的内容,学生爱听。
寓批评于期望
学生的学习热情,来得快去得也快。一开始学习热情高涨,几节课后就降温了。学生学习降温,原因是多方面的。如果一味的批评或者用比较老套的话去激励学生,收效甚微,而且占用学生的学习时间,造成育人与教书的掣肘,引起学生的不满。针对这种情况,我在课堂上真诚的说出了我的期望,我在期望语中融入了学生新近复习的有关天气和气候的知识。
看到学生的学习稍有松懈的时候,我说:希望同学们对学习的态度,不要像天气的特征那样,经常变化,而是要像气候的特征那样保持相对的稳定性。对待学习生活,要像热带的气温变化曲线一样,各月变化不大,持续高温。这样,那些始终认真复习的同学受到了激励,属于“中间派”的学生有了学习的榜样。有些学生对学习忽冷忽热,怎么办?这样的学生心理状态比较情绪化,因此教师在批评的时候更要讲究策略,有效的利用学科资源,学生还是比较乐意接受的。我在讲的时候,并不针对个别学生,我说“温带四季明显:春暖、夏热、秋凉、冬冷。我希望对学习忽冷忽热的同学,对待学习多一份夏天般的热情,少一份秋冬天的冷漠。对待学习像昆明的气候特征一样——四季如春”。
我在批评语中巧妙的引用了需要复习掌握的地理知识和规律,同时对学生提出了中肯的批评和期望。学生呢?既强化了地理知识,又受到了一次生动的教育。
寓道理于知识
学生对自身存在的缺点和错误没有足够的认识,当老师批评的时候,或者不以为然或者认为小题大做。教师也会因为学生不买账而心情不愉快,既而影响整个课堂的进度和学生的学习效率。这些学生虽然有些小毛病,但非常爱面子,教师来硬的效果也不会好。针对个别学生的随便,我几次劝说失败后,没有气馁,而是积极想办法。我从地理课本中板块运动学说中发现,板块运动虽然十分缓慢,但是几百万年以后的变化结果是相当惊人的。于是,我决定把这个知识点,开发成一个教育学生的课程资源。
课堂上,赵熙同学又要情不自禁的与同位说话,其他同学正紧张复习着。我说,同学们请注意,我和大家一块来复习板块运动的知识,并一起来思考一个问题。同学们都集中精力听我讲,包括要说话的赵熙同学。我结合地理知识这样讲:“我们知道地中海位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之间,由于两大板块的相向运动,地中海的面积在不断缩小,几百万年乃至千万年以后,地中海将会从地球上消失。同学们想一想:现在生活在地中海沿岸的人们能不能察觉到这种变化?”“不能!”学生肯定的回答。“同学们想这是否给我们这样一个启示:一个人养成一个好学习生活习惯,在一节课上或者在一天内看不到什么变化,但是时间长了就会产生令人惊喜的变化。同样,一个同学身上有点小毛病,有一个不好的习惯,在短时间内看不出对自身有什么不好,但时间一长就会对自身产生一些消极的影响。同学们想一想是不是这个道理?”听了我的这番话后,赵熙使劲冲我点头,其他同学学习的尽头更大了。
这样的批评语好在,让犯错误的同学从中明白了老师的苦心,其他的同学也在学习地理知识的同时受到了一次生动的人文教育。
寓庄重于诙谐
学生在课堂上,有意或者无意作出违反纪律或者其他出格的事情在所难免。作为一名上课的教师,既不能不管不问,也不能纠缠不休。如果教师根据本学科的特点相机诱导,则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两个邻座的学生,在复习的过程中没有进入状态,在交流学习的同时聊起了其他的内容。不制止,这种情况会影响到周围其他的同学,一味的斥责还会让犯错误的同学产生抵触情绪。于是,我站到两个同学之间,这样开口道:你们这里是板块和板快的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希望你们成为受大家欢迎的火山地震带。如日本的富士山成为著名的旅游胜地;印度尼西亚的爪哇岛上的居民在火山灰地上获得了农业的丰收。
这种寓庄于谐的批评,使随便说话的同学自然明白了老师的意图,其他的同学也从老师诙谐的话语中找到了学习本学科的一份乐趣。
一个平时随便惯了的同学,也许是想表现一下自己,也许是一种不自觉。别人在专心复习功课的时候,他竟然打起了模仿鸟叫的口哨。同学们听到后,窃窃的笑。遇到这种情况,处理不好弄个师生对立,在课堂上剑拔弩张。在这种情况下,我微笑的对同学们说:有个同学模仿鸟鸣,给紧张学习中的我们带来了一份快乐,我代表同学们向这位同学表示感谢。由鸟鸣,同学们会联想到美好的生态环境。同学们知道人口增长过快,会造成资源短缺和带来一系列的环境问题,比如交通拥挤、城市噪音、住房拥挤等等。现在许多令人向往的旅游区不是有什么古迹,而是具有优美的生态环境的地方。听到鸟叫声,还让我们想起一句名言“鸟美在翅膀,人美在知识”,同学们都一定懂得珍惜时光不断用知识丰富充实自己的道理。
这样一引导,把一件可能影响到课堂学习的事件,引到了理解“计划生育”这一基本国策上来。“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是为了让人口的增长与社会发展和自然环境相协调。这又是一个重要的地理问题,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下肯定记得更牢固。
以上是我巧妙的利用课程资源和教师的口才优势,在课堂上有效的组织管理教育学生的一些具体的做法和体会。这样的批评教育,起到了润物静无声的效果,是创建和谐课堂的一种有益尝试。各位教师不妨结合自己的课程资源特点,尝试用类似的方法。
《学苑新报》2006-2007学年教研第24期